不少私立高職、科技大學在少子化趨勢下,快辦不下去,家長也對技職教育失去信心。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日前向科大喊話,呼籲技職校院教師不能再故步自封,課程要符合市場需求,並與高職課程連結。教育部會補助配合的學校,讓家長對子女讀技職學校的出路有信心。
看到這裡,想到有愈來愈多私立高職、技術學院因招不到學生將走入歷史,也想到,傳統產業或高科技工廠找不到基層技術員工。其實,大家應該平心討論雙贏的合作模式。
與其無法找到可栽培的技職新生代,不妨採取兩大管道:
第一,利用寒暑假,開放國中七、八年級學生到公私立高職提早入門、進修,透過基礎訓練與證照考試,加上安排參加縣市、國家,乃至國際競賽,讓成績優異者依積分、興趣,優先錄取熱門職科,其他則依志願分發到相關高職類科。
至於九年級學生,透過篩選,分別讓學生一周至少有十二個小時到高校進行高職先修班,在不浪費學習的系統裡,這種擺脫傳統的升學考試束縛,應該值得參考。
至於技術學院或科大,更應與區域內的公私立高職結盟,以七年一貫的學程,讓高職生在無升學考試的壓力之下,專心孰悉基礎技能,並拿到證照。
接下來,就是準備大學四年的精益求精課程,例如加強外語能力,也是學習重點,如此做法,相信願意投入技職教育者,只會多,不會少,而私立高職、技術學院更可以在穩定中成長。
第二,大部分生產事業嚴重缺少基本勞工,已是事實,因年輕人面對類似吃苦的行業,意願缺缺。
如果讓需要人力的業者透過資金,對安排國中生進修的學校挹注獎助學金、膳食營養等費用補助;由於訓練有方,對於不想升學的學生,可以立刻輔導轉進成合格基層員工;對於想繼續念高職的學生,一樣提供獎助學金。
另外,安排學生於寒暑假到工廠、公司實習,學生若想高職畢業後選擇就業,業者立刻就有可上線的員工,這種雙贏的互惠、互利做法,值得推廣。
當然,教育部站在輔導立場,與其單憑某些主觀評鑑,勉強沒有節制的補助款項挹注私校,不如透過針對每位高職生、技術院生的學習、職業輔導的績效,給予最多鼓勵。
對於願意拉拔高職生、技術院生的廠商與企業,財政部有可考慮給予稅賦優惠。
韓靖(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