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移民工文學獎

李瑞騰 |2015.03.11
1422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在文藝生態系統中,社會力恆是支撐文藝發展一股主要的力量,但又必須有政治力、經濟力、學術力的有效搭配,始能成就其人文偉業。這也正是「中華民國外籍配偶暨勞工之聲協會」和「台灣外籍勞動者發展協會」催生並成功舉辦「移民工文學獎」的主因;而文化部及其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參與合辦,以及諸多贊助、協辦單位的協助,正說明了有效搭配的道理。

在台灣,境外移民、移工以及新住民第二代數量已非常龐大,其法令規章是否周備?是否合情合理?其所對應的家庭、公司,是否能夠守法並善待他們?都非常重要;此外,我們社會是否能有各種支援系統?正考驗著我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善力是否夠強夠穩定。

當國內移民工團體發現了文學,進而想通過文學以闡釋移民工理念,乃至呼喚社會良心善待他們,那正顯示移民工問題已普遍而深入社會的各角落,制度和法律以外的倫理、人性等,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了。

「移民工文學」一出現,對我來說,立即浮現的是閩粵一帶華人渡過黑水溝的〈渡台悲歌〉(客家歌謠),遠涉南中國海的〈過番歌〉(新加坡)、〈南洋詩〉(砂拉越),以及赴美尋金的《黃金淚》(張錯所著報導文學)、《悲涼之旅》(金恆煒、張文翊合譯)。早期華人移民工血淚交織的篇章,應該可以成為我們今日的借鏡與警惕。

二○○一年起,台北市政府開辦「外籍勞工」的「詩文比賽」,以「台北,請聽我說」為名,由「勞工局」的「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執行此項業務。可以想見其所重者為「勞工」,而非「文學」。不過,那又何妨,做對的事比什麼都重要,選擇了文學,正可以證明文學是有力量的。

由《四方報》創辦人張正所發起的這個文學獎,今年辦理第二屆,定位為「專為東南亞裔在台新住民(外勞外配)所辦的文學獎」,標舉「聽見真實的聲音」。張正把對象擴大到外配,把「詩文比賽」提升到「文學獎」的位階,但更重要的是它由民間的非政府組織來辦。

我細讀了張正所撰寫的〈不只為了十萬塊——記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很受感動!他說得坦白:「對我來說,文學獎只是手段」,「一方面以文學作為通道,以獎金作為誘惑,將移民工拱上舞台,進而受到多一點重視;另一方面,則是請移民工以文學的形式,說出他們對於台灣的『評語』。」

話是這麼說,但它不折不扣是個「文學獎」,整個運作就是希望外籍移民工能發出真實的聲音,既記其所歷,抒其所感,又能寫出他們眼中的台灣。朱天心在起跑記者會上說,那會是台灣的「照妖鏡」,極其貼切;但我更重視其離散經驗,從出走到回歸,旅程中的愛恨情仇等等。

我曾任職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參與了這項活動,我雖已不在其位,亦感欣慰;去年十月,我在台北胡思二手書店演講「從台灣看馬華文學」,張正來捧場,並面邀評審,我不經思索便允諾,現在活動開跑了,我迫不及待想讀今年參賽的那些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