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環繞著東京都中心的山手線電車上小憩,突然被旁邊小孩的小腳碰撞了一下,睜開眼看到靦腆的媽媽對著我不斷說抱歉,還訓斥小朋友說:「這個時候該說什麼話?」
小朋友悻悻然看著我,低著頭說:「御免那賽(對不起)!」
這樣場景經常在日本電車內上演,好動的小朋友都喜歡跪趴在窗沿,看著往後倒退的窗外風景,日本媽媽們就會機會教育,讓孩子脫好小鞋擺好,再攀窗沿,並提醒不要妨礙鄰座旅客。
做錯事情,認錯道歉,這是日本人教導孩子的規矩,到日本旅遊會感覺到日本是富而好禮的國家,可是一提到第二次大戰問題,日本人可又丕變,對那場侵略戰爭,竟然漠視,甚至還想竄改。
德國總理梅克爾九日訪問日本。在日本公開場合談話中,兩度提到德國如何面對過去戰爭,一次在公開演講時,另一次與安倍晉三首相會談。
梅克爾總理說,對過去歷史清算,是戰後和解最大前提,她特別向安倍解說,德國戰後清算納粹殺害猶太人罪刑所作出的努力。
海外媒體隔天都針對梅克爾的發言,認為是對安倍晉三的建言,都大幅報導,只有日本國內報導,官式化一筆帶過。
有日本媒體報導,梅克爾睽違七年造訪日本,與安倍首相就日德關係強化作了確認,雙方對俄羅斯合併烏克蘭克里米亞的危機,具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兩國,同表必須加強合作云云。
少數報導說,在福島核災後決定全面廢核的梅克爾,也對安倍堅持的核電政策,給予牽制。
如果想更詳細看梅克爾談話,就要上中國大陸或德國的網站,才能看得更清楚。
梅克爾說,對德國來說,「戰敗之日」等於是「解放之日」,對過去的歷史閉眼不願意正視的人,現在也還是盲目。「德國在二戰時是加害者,我們不會迴避去面對,所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包容。」
梅克爾領導的德國,已躍升為歐盟的領導中心國家,這位出身東德的領導人,在西方政治舞台上,表現出異於以往出身西方政治家魄力。
反觀日本,對過去戰爭依舊態度曖昧,日本政客們想在「戰敗之日」參拜靖國神社,安倍不回應南韓的慰安婦爭議,甚至還想在戰後七十周年的今年,修正過去村山與小泉兩位前首相、對過去戰爭懺悔與反省的談話。
最近安倍還積極想要修改,讓日本維持戰後七十年和平繁榮了的非戰憲法,這個動作連日皇明仁、皇太子德仁都跨越紅線發言,呼籲日本必須正視過去的歷史,不要再重蹈覆轍。
連日本的孩童,都知道做錯事情必須道歉。坐在日本的電車裡,我一直深思著困擾著日本戰後大半世紀的老問題。
陳世昌(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