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人工心臟瓣膜的陳嬰華醫師表示,台北榮總二○一○年率先全台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九十一歲尹老太太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不但易喘、也常感覺「心痛」,有時痛到昏倒,若不進行手術置換心臟瓣膜,恐於短期內死亡。台北榮總團隊考量她年紀大,難以負荷開心大手術及麻醉的高風險,治療團隊施行導管瓣膜置換術及局部麻醉方式,成功完成手術,讓阿嬤重獲新生。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也逐漸增加。七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約百分之十二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當瓣膜開口小於一平方公分,即屬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發生率為百分之三點四。
陳嬰華說,臨床仍有三成以上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主動脈瓣狹窄若不置換心臟瓣膜,僅接受藥物治療,一年死亡率高達五成。但有些老人年紀過大,或是合併其他疾病者,無法接受傳統手術。而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成為最佳替代性療法,不但較傳統手術侵入性低,也能減少發生氣管插管感染等併發症,縮短在加護病房觀察時間以及住院天數。
尹老奶奶為不挨大刀,接受侵入性低、需施以局部麻醉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由於沒插管也不用呼吸器,傷口小、復原快,觀察一天確認無併發症,即自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不但行走自如,也很快恢復正常作息。
台北榮總昨發表「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治療成果。陳嬰華說,雖然利用導管置換瓣膜風險低,但技術高,心臟內科無法獨力完成,需要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密切合作。
截至目前,北榮團隊的手術成功率仍為百分之百,且能讓術後三十天的死亡率降低到百分之二,瓣膜周圍中度以上滲漏只有百分之六,僅百分之四需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均低於世界平均值,且無需植入第二個瓣膜,「三低一無」成果更勝歐美。由於目前健保無給付,病人需自費約上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