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玄
《進擊的鼓手》(Whiplash)是一部勵志片嗎?可說是,也不是。
過往的軍教片,描述魔鬼班長為訓練新兵,總使出各種謾罵、凌辱,甚至毆打的殘暴方式,為的就是在嚴格的磨練中,淬鍊出最優秀的士兵,在戰場上不僅能克敵致勝,也能保護自己。
將場景搬到紐約薛佛音樂學院,爵士樂團指揮佛烈契在《進擊的鼓手》中,訓練樂手,也是殘暴到讓人無法置信的地步,而這些樂手,不是新兵,都是有底子的演奏者,為了日後能得到大樂團的發掘,站上舞台,就得忍氣吞聲,看誰能在佛烈契凌厲的羞辱中堅持下去。
他的理論是「很好」兩個字,是傷害性最大的兩個字,他絕不用鼓勵的方式去教導學生,而要用刺激的方式,激發出人類最大的潛能。
鼓手奈曼可說是其中最執著的一員,為了競爭首席鼓手,他苦練至手指滴血、放棄新交的女朋友,忍受佛烈契各種不堪的言語、肢體羞辱,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即使遭遇車禍,仍滿臉鮮血趕到舞台,坐上他的位置。
刺激和執著的互相衝撞,本片處處有張力、令觀眾幾乎坐立不安,好在本片也時時都有輕快的爵士樂的演奏,稍微去除緊繃的氣氛。兩位男主角,演得夠精采,雖然奈曼堅毅執著,最後終以自己的方式掌控舞台,但影片並不歌頌這是佛烈契嚴師出高徒的成果,畢竟,他曾有位學生後來雖成功了,卻也因如此的教導方式,得了焦慮症而自殺。
本片想表達的,或許是打著「嚴格」口號的過分刺激方式,妥當否?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也許不適合,教育者最重要的還是要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努力和執著,卻是成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