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商從法,鄭文婷把良心擺在第一位。
圖/鄭文婷
文/記者李碧華
「懂法律的人就像是身上配有刀劍的武士,刀劍可以拿來幫助別人,同時也可以拿來害人,女兒,讀法律絕對要把良心擺在第一位,如果要把錢擺在第一位,那就不要棄商從法。」
以俠女性格闖江湖,基隆市律師公會理事長鄭文婷報考輔大法律系,父親語重心長說的這番話,無異影響她至為深遠。鄭家在日據時代到廈門做黃包車生意,生逢其時而賺了很多錢,「爺爺退守台灣時,金銀財寶是用布袋裝的,絕對可以在延平北路買下整排店鋪,」但因為老人家相信很快就會反攻大陸再回廈門做生意,因此並未置產,「直到爺爺過世,這個夢想都沒有實現。」
從小就看著家族長輩慷慨接濟親戚,阿嬤當場拔下手鐲、耳環等貼身飾物拿去典當,阿公則拿出骨董變現扶貧,「這樣的場景經常上演,原因不外乎,大家都知道阿公為人海派,也很願意幫助別人。」這畫面,影響鄭文婷的無限善念。
然而,再多的金山銀山終究也經不起坐吃山空而家道沒落,鄭文婷最常聽爸爸嘆的氣就是,好不容易考上世新,卻因為家裡沒有錢必須放棄學業,言談中透露著些許的無奈與遺憾,「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一再勉勵孩子一定要讀書,唯有讀書才能出頭天的原因。」
家境困難,爸媽便在市場開起豆漿店維生,難免引來管區警員上門挑剔,一下子說不衛生、一下子又說占用騎樓,或者是說沒繳稅等等,「說來就是欲加之罪,要索討紅包罷了。許多店家也都固定在年節包個紅包給管區,免去很多麻煩,可是我那耿直正派的老爸,每次都跟管區警員爭論,說不衛生那就訂好標準再來取締,說我們占用騎樓,那同樣違規的也要全部一起取締而非專挑我們,說沒繳稅,那就請開稅單去繳納。」
管區警員悻悻然離開後,爸爸就正義凜然的告訴鄭文婷,寧願繳罰款,也不願意送紅包助紂為虐。
小生意更難免引來小混混找麻煩,「每次爸爸都是跟他們講道理,經歷一段驚險的過程,事後爸爸都會嘆氣,如果懂法律,就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別人欺負。」爸爸認為,兩個小孩未來最好的發展就是一個念法律,一個念新聞,記者可以接觸到很多一般人都無法接觸的人事物,加上爸爸自己當年考上世新無法就讀的遺憾,不禁這樣一再鼓勵孩子。
為了阻絕鄭文婷棄高中而讀五專,爸爸還鄭重其事和她約法三章,「商文科以後要當秘書,當了秘書就會變成人家的陪襯,所以不能讀;財稅科畢業要當稅務人員,就會像經常來家裡找麻煩的稅務人員一樣,所以也不能讀;銀保科就是要去拉保險會得罪所有親戚朋友,自然也是不能讀,然後是因為我們家沒有事業讓我管理,企管科還是不能讀。」
最後,被允許進入北商會統科,方才發現沒有大學學歷是很難在社會上競爭,因此鄭文婷轉考法律系,大四就透過保送甄試,以第一名成績考取輔大法研所公法組,更在碩士班畢業那年,考上博士班及通過律師高考,顯示傲人的實力。
一心只想盡快出社會賺錢回饋家裡,因此鄭文婷考上律師後便到立法委員王拓服務處從事法律服務,「沒有顯赫的背景,必須靠自己去拓展案源,從事平民法律服務可以幫助許多沒有能力的當事人,同時也可以累積人脈,一點一滴的在法律界慢慢成長。」
對經濟能力較差的弱勢,當場就幫他們寫訴訟狀,靠著當事人的感念,再介紹接案,維持了事務所的營運,在鄭文婷看來,這是一件互蒙其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