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科大「名羊四海大稻埕」花燈,呈現大稻埕百年文化與風華。圖/台北科大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燈節二十七至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圓山花博園區登場,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十一位學生製作「名羊四海大稻埕」花燈,將南北乾貨、戎克船、霞海城隍廟等當成創作主題,呈現大稻埕百年文化與風華,擊敗全台三十多校,拿下社會大專組第一名。
北科大文發系二年級學生李心主表示,該系去年九月與「巷子內工作坊」簽訂產學合作,工作坊由大稻埕在地居民、店家、建築師和設計師共同成立,安排老師傅為全班講解花燈結構,最後有十一人加入花燈製作,涵蓋一至三年級生,參加二○一五台北燈節花燈競賽大型主題燈座類,以花燈寫歷史。
大稻埕曾是台灣最活躍的物資集散地,李心主說,花燈以昔日在大稻埕碼頭,風光載運台灣茶航向世界的木造貨船「戎克船」為主體,船上兩張特製大帆繪製大稻埕名字由來,也就是曬穀場。
此外,還有台灣民主運動前輩蔣渭水、膠彩畫家郭雪湖、知名作詞家李臨秋、日據時期著名電影辯士詹天馬等大稻埕知名人士。
花燈長九公尺、寬二點三公尺、高五公尺,主體包括: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配上香菇等南北乾貨,三卷布匹則象徵永樂市場的繁榮布業,並以當時街坊鄰居都能唱的〈雨夜花〉作背景樂。
李心主表示,製作花燈時,用束帶固定骨架,但不小心就歪掉,常要打掉重做;原本先利用考試與課餘製做花燈,放寒假才全力投入,一天做十多個小時,相當辛苦,但能拿到第一名,民眾又有共鳴,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