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華校學生 穿越歷史 上 歐銀釧 |2015.02.09 語音朗讀 29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請學生猜猜老房子窗戶上鑲的華文是什麼字?汶萊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的學生搶著回答。 圖/汶中 作者在汶萊中正中學講授文學,學生認真聽講。圖/丘啟楓 汶萊著名的「水村」(房子建在河面上)。河水悠悠,有如時光流逝。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對於汶萊的歷史,我是陌生的。但是,汶萊留台同學會電郵了當地詩里亞中正中學的學生文章到台北。從青春學子的文字裡,看見汶萊華人歷史,心中充滿感動。 汶萊在婆羅洲西北,北部瀕臨南中國海,距離台北兩千四百公里,總人口約四十三萬人,華人約四萬多人。 五度拜訪汶萊。從城市到鄉村,從鄉村到城市,處處有著驚喜。之前應汶萊留台同學會邀請,到華校講授文學,分享寫作心得。其中,有個石油城名為「詩里亞」,讓我聯想到「在詩裡居住呀!」 有一次去授課,我說:「好高興遇見這麼多在詩裡居住的朋友。」大家都笑了。燦爛的笑容像一朵朵花兒,綻放在課室裡。 彼時,我住在汶萊一個近海的飯店。前往授課時,車子總是經過海邊。海風習習。 這次閱讀中正中學鄭雅文老師指導學生書寫的文章,青春學子從採訪到寫作,寫出汶萊華人的歷史。閱讀再三,彷彿回到汶萊,回到時光,回到汶萊華人祖輩的日子。 楊舒婷同學以〈倒吃甘蔗的人生〉,記述家中一個櫃子。那櫃子藏著故事。大姑婆告訴她:「這是放你曾祖母嫁妝的櫃子,裡邊就是一些衣服、首飾。」 我還記得楊舒婷上課時清澈的眼神,揣想她當時已在構思。她在文字裡追想大姑婆的一生,也到位於馬來西亞砂勞越和汶萊交界的美里拍攝那個經過歲月洗禮的櫃子。她感懷的寫道:「它好像經歷過不少的奔波才來到這裡。」 女孩追索曾祖母移民遷徙的旅程,「十八歲那年,曾祖母出嫁後,由於當時鄉下生活窮苦,就跟其他人一樣來到南洋,也就是現在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幾年後他們到了印尼,之後輾轉到砂勞越的美里,又聽說汶萊是個和平樂土,一家人又來到汶萊,開始新生活。」 「曾祖父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司機工作,薪水不高。曾祖母從小就愛下廚,自然而然就做些糕點售賣,貼補家用。自己節衣縮食,積攢些錢,寄回去給老家鄉下的親人。」 我想到汶萊鄉間一些古意的傳統糕點,那是華人移動與生活的記憶。年輕學子重溯過往,「櫃子裡的嫁妝過了好幾十個年頭,走過了許多地方,見證了艱難的歲月。」 還有一篇〈家族的巨人〉由傅穎湄、楊雪晶、官佩儀合力採訪、寫作。「有位健壯的年輕人,二十歲那年離鄉背井,乘船到南洋謀生。移居南洋後,對家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與熾熱的豪情,只能用薄薄的幾張信紙傳遞。」 那樣的年代,一封信飄洋過海,要花多少時間?平安抵達的,正是「家書抵萬金」。 這位年輕人是誰?傅穎湄寫道:「他是傅國肅,我的祖父。一 九○六年出世,二○○七年逝世。祖父來自廣東省陸豐縣龍潭鄉,是道地的客家人。當時生活條件奇差,可說是『手停嘴停』,不工作就沒飯吃。他在砂勞越工作四年後,選擇來到汶萊詩里亞繼續打拚。」 「一九四一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烈火延燒到婆羅洲。祖父一家人被迫離開詩里亞,到摩拉鎮摩拉路六號居住。鎮上的馬來居民都很友善、樸實,幾乎可以夜不閉戶。祖父一家人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拿自己栽種的菜和捕捉到的鮮魚送給祖父一家人,祖父因此與摩拉的馬來同胞結下不解之緣。」 「摩拉市摩拉路六號」,一個記憶中的地址,記載著愛的足跡。傅國肅後來從雇主楊南手中接過承包商執照,改名為「傅協勝」繼續承包商的工作。 最感動的是傅國肅返鄉這一段:「祖父第二次來南洋時,曾祖父原來也想跟著過來,後來卻打消了念頭。他們之間有一番對話:『好吧,要跟我去,就帶你去;賺到錢,骨頭我帶回去,賺不到錢,骨頭也沒有了。』」逾百歲往生的祖父和曾祖父辛酸的對話,傳承到新一代耳中,千百種滋味在心頭。 閱讀這篇文章,我的心停留在字裡行間,無法前進。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時不時就想起那對話的往昔情景。 「憧憬裡夾雜著恐懼與辛酸。」青春孩子們寫道:「這些話讓我了解到二十世紀初,祖輩們飄洋過海來到南洋的心情。」我的目光停留在這一句。好多天,我常想起這些話語。 林峰、陳美珠同學的文章〈一張泛黃照片的故事〉,又是另一個異鄉人的風景。「外公、外婆都年屆八十,往事雖已遙遠,但一提及過去困頓的歲月,仍不勝唏噓。」 異鄉人不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面對更多無法掌握的未來和不安。 來到異鄉,如何生存?梁秉東訪問了他的外婆:「因為家裡貧窮,小小年紀的她就得出來社會打工,幫忙養家。」 張嘵雯也訪問外婆何美英:「外婆二十多歲時遇到了外公,兩人建立家庭,還開了咖啡店,生了六個孩子。」外婆告訴她:「生活雖不容易,但只要和心愛的家人在一起,那些辛苦都不算什麼。」苦難之中,愛情支撐著小倆口開展異鄉異地的生活。「後來,外公因氣喘病早逝。外婆拉拔六個孩子長大。」(待續) 前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 心燈亮了 下一篇文章 觀光區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3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4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5《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6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75.1萬人佛學會考 凝聚信仰力量2025.08.0608黑雨襲香港11小時 雨量破141年紀錄2025.08.0609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 台北道場最終站2025.08.0610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閃文集】黃金杯【浮世畫框】日出【詩】北方的山谷,有座海子──暖暖藍染【父母親的話】父親教我們說話【翰墨之美】畫人物畫,什麼最難? 【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 作者其他文章【遇見荷】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