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逝世125年 特展顯宗教情懷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 |2015.02.03
139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荷蘭籍名畫家梵谷逝世一百二十五年,歐洲文化之都比利時蒙斯市美術館即日起至五月十七日舉辦「藝術家的誕生」特展,是梵谷紀念展的第一個大展,聚焦梵谷在比利時埃諾省Borinage的煤礦區當傳教士時,開始嘗試繪畫創作,蘊孕成為藝術家的思想。當地村莊兩間梵谷故居也開放參觀。

梵谷(Vincent van Gogh,一八五三至一八九○年)出身牧師世家,在衛理公會擔任助理時,牧師安排他到教堂佈道,他以〈我在世寄居〉為首篇講道詞名,是他信仰的詮釋。他也曾在煤礦區傳教,濟助生活艱苦的礦工,受到礦工的欽佩和尊重,有不少人因此信主。

梵谷也將宗教熱情、無私忠誠、悲天憫人的性格,融入藝術。他在給弟弟西奧的信上寫著「我覺得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來自於上帝,包括每件作品的內在精神、靈魂和極致的美感。」在精神療養院期間,畫作再度出現宗教主題,如〈拉撒路復活〉,用自己最喜歡、像南方太陽般的鮮明黃色,凸顯耶穌讓拉撒路復活所帶來的新生與力量。

另外,梵谷也藉由畫作〈好撒馬利亞人〉描述重返信仰的救贖之路,並表達他的領悟:「社會不能遺棄信仰價值,唯有透過上帝的愛,才能獲致社會的更新與拯救。」在臨終前三年,他大量繪製以基督為主題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