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濕地保育法》昨天上路,但嘉義東石鰲鼓溼地今年候鳥數量明顯減少,尤其以鸕鶿最明顯,鳥友認為,主要是溼地水質受汙染及有人摸黑捕魚,如果問題不改善,未來鰲鼓濕地將不再是候鳥重要棲息地,是自然生態一大損失。
長年關心鰲鼓濕地的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最近在臉書說明鰲鼓濕地今年鳥況遇到前所未有的變化,不僅原本上萬隻的鸕鶿只剩三百多隻,黑面琵鷺的數量也由原來的二百隻減到只剩二十隻。
陳建樺認為,主要是濕地水質長期受到台糖東石農場畜殖場排放的廢水所汙染,加上濕地內魚兒遭人濫捕一直沒改善,候鳥因此選擇搬家。
有鳥友指出,夜間到鰲鼓濕地巡視時,經常看到有人摸黑在濕地網魚,雖然他們很快就報警,但外圍疑似有人通風報信,因此往往警方才接到報案,捕魚者馬上逃離。
,對於鳥友的指控,台糖東石農場主任陳耀祥強調,畜殖場排放的汙水都有經環保局檢驗通過,絕無汙染問題;至於捕魚一事,農場夜間確實沒人值班,希望鳥友及警方加強查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