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論壇由覺培法師(右起)主持,邀請依空法師、鄭石岩教授、覺明法師與談。圖/人間社記者鄧淑明
【人間社記者葉荷、陳德啟、孫芳菲綜合報導】「人間佛教經證」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列車,日前在佛光山靠站,於如來殿與近千位愛書人熱烈展開《維摩詰經》經典研討。
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邀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南華大學教授覺明法師、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等人,分享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另外也邀請退休校長林灑津、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等人,分享人間佛教小叢書《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佛光人的信解行證」之心得與學佛歷程。
「透過深造學習,讓人生更有意義;藉由書籍,汲取他人的智慧結晶。」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慈容法師勉勵大眾,期許大家從研討會中增長自己的內在本能,明白人生真義,找到自然本有的幸福平安;並獲得正能量,明心見性。
深心是菩薩淨土
首先登場的「經典導讀」,由依空法師導讀最具戲劇張力的《維摩詰經》,他說明經文涵蓋唯心淨土、人身譬喻、維摩形象、以病為緣、不二法門等內容。他解釋「深心是菩薩淨土」的「深心」,即是深刻的信仰,期許大家能時時保持清淨快樂的心。也提及維摩詰是行六度的在家居士,無論出世、入世均非常圓融,因此廣受眾人愛敬。依空法師表示,此經是佛法生活化的最佳寫照,其中最棒的啟發就是經文提到「智慧是媽媽、方便是爸爸、慈悲是女兒、善心誠實是兒子」,充分展現人間佛教的風貌。
主題論壇從《維摩詰經》談「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主持人覺培法師邀請依空法師、覺明法師、鄭石岩教授分享生活中對《維摩詰經》的印證。依空法師分享以病為師、為友的經驗,當他生病時,把病交給醫師、信仰交給佛陀,懂得與身體對話、生活放慢腳步;更利用病中休養身心,讀完百卷《大智度論》。
覺明法師則從〈觀眾生品〉中體悟觀空、思惟、生死不二、四無量心;認為如果能轉念,心淨即佛土淨。鄭石岩說明,家人是善知識、也是助緣。他期許大家要懂得苦中作樂,時時保持歡喜心、處處行善,進而以光明的心態生活。
「如何化殘缺也是一種美?」「身為罹病者的家人要如何面對?」「如何點亮心靈的燈?」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華總會行政主任有果法師擔任主持人,邀請林灑津、黃景昱、吳思達、張培明透過提問方式,分享人間佛教小叢書《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佛光人現身說法
四人相繼表示,觀照力是智慧,每個當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時機;罹患癌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高醫分會督導蘇錦茂現身說法,他表示,唯有心平氣和接受病症、相信因果,才懂得把握人生廣結善緣。
「佛光人的信解行證」單元中,邀請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高雄市寶華寺督導陳文騰兩位佛光楷模與大家分享。陳順章娓娓道出在佛光山、慧慈寺學佛的點點滴滴,尤其文化教育對他影響很大,被封為「文化老農」的他,分享推廣《人間福報》的堅持與學習。
學佛六十年、護持佛光山近五十年的督導陳文騰,以流利台語分享學佛歷程,平常心是他的修行妙方,相信只要懂得布施、慈悲,福報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