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與檯子 副刊方塊

林黛嫚 |2015.01.22
1607觀看次
字級

文/林黛嫚

在《中華百科》「方塊」這個條目,是新聞學者于衡所撰,對這個中文報紙特色之一的專有名詞精闢解釋。方塊為什麼稱為「方塊」呢?由於使用新五號字排列,剛好成為正方形,新聞界人士乃稱之為「方塊」文字。「方塊文字,刊載於新聞版上,則稱之為『新聞方塊』,刊載於副刊版上,則稱之為『副刊方塊』。新聞版上之方塊,是根據當時發生之新聞所撰寫之短評,屬雜文性質……副刊方塊,則不必根據新聞撰寫,凡身邊瑣事、街談巷議,皆可作為寫作體裁,文章亦屬於雜文性質,惟新聞氣息,不必太濃重,故此類文字,不受時間性之限制,作者可從容執筆,成為文學性之雜文。」這種形式及內容的短文,外國報紙雖也有類似之作,但因中文方塊字的特殊性與編排形式,所以方塊一詞,是中文報紙獨有的新聞術語。

我注意到「方塊」是《中央副刊》一個重要的資產,是在報社來了新長官,新長官第一次約見,對我談到他對副刊的期待,舉了許多恢復副刊傳統的例子,「方塊」就是其一。我到資料室翻閱早期報紙,果然看到很長一段時間,副刊右上角的位置總是一個方塊文章,還用黑框強化它的重要性,孫如陵主編在《中央日報》三十八年在台復刊之前就已經是方塊的專欄作者,他接編副刊後延攬吳延環、王鼎鈞、趙滋蕃等重量級專欄作家執筆,一時蔚為風潮,方塊專欄也成為副刊鎮刊之寶,直到八○年代中期,報業黃金時代即將來臨,副刊上的方塊才轉移陣地,移到新聞版面,繼續發揮輿論喉舌作用。

我接編副刊,總希望能創出一番新局面,做出和前人、他報副刊不一樣的版面與內容,創新的點子都來不及在版面上一一實現,還能兼顧傳統嗎?

自己寫「方塊」,請人寫「方塊」,也教人寫「方塊」的孫如陵主編,曾經說過「方塊」的精神是在短短千字篇幅中,達到哲理、人情、文采、時宜四大要素的文章,而且由於「方塊」也是言論之一,可視為社論、短評的延長,也是言論機能的擴大,所以執筆者的邀請,更需審慎思考。這種類似「筆陣」的人選如何決定,因為有主編必須全面周全的思慮,就不能召集編輯來集思廣益。我向幾位文友請教,綜合許多人的意見,排出了一個有老有少、各有學養的方塊作者群,那個「在短短篇幅中述經敘理並給讀者閱讀趣味」的「方塊」便在中副重新開張。

雖然是上司指示不得不執行,一開始心中不免有幾分排斥,但短評的功用在副刊上發揮的成效漸漸也有了回響,傳統的舊東西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執筆者,實行起來也可能產生新東西,其後我在《人間福報》服務,參與藝文版面的設計,也把方塊精神設計進去,《福報》因為有「人間」之名,出現在《人間福報》的方塊稱之為「人間方塊」正是相得益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