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帶動國內油價、瓦斯同步跌價,但民生物價卻不見明顯調整。食品大廠義美透過官方臉書發文抨擊,稱商品無法適時降價,關鍵在進口商、生產廠商和通路商間的「不對等交易條件」,盼消費者、廠商、通路、民意代表、政府官員,能共謀良策。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以近期被衛福部與經濟部協調「喝咖啡」,約談調降價格的奶粉業為例,解說「生產者.消費者間價格爭議盲點」。
高志明表示,當消費者察覺商品的國際行情下跌時,賣場通路的售價卻少有反應。雖然經過媒體不停報導,且官員也不斷表達不滿,但進口商、或生產廠商仍無動於衷;場景不斷重複,但事實絕非如此。
高志明提出「事實一」稱,若進口商或生產廠商要對賣場通路「調漲」價格時,賣場通路的採購部門大都以需經討論、協商之程序為藉口,延後三到六個月生效。
而在此期間,進口商或生產廠商還要提出諸多說明、理由或報告,並需保證其他賣場通路也都會相繼調高零售價格後,才能生效;但協商結果,時常還被要求必須提供多少數量、按舊價格售給。
「事實二」則是若進口商或生產廠商要對賣場通路「調降」價格,皆不必經討論、協商,大都在告知後,立即生效;也不需要保證其他賣場通路要不要「調降」零售價格;此外,還時常被要求必須要「補足庫存量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