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受損的患者,需透過助聽器協助人際溝通。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是否發現家中老人看電視音量愈轉愈大聲?與家中年長者講話,常需要提高音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約有三成發生聽力退化;八十五歲以上更高達五成。醫師提醒,若不正視長者聽力退化問題,日久將影響情緒、社交,甚至大大提高失智機率。
曾有媒體報導,陳婆婆因為聽力愈來愈差,聽不見孫子童言童語,使她非常沮喪。為能聽見孫子可愛的聲音,她接受聽力檢查,並依照醫師建議配戴助聽器;如今,她又可以開心與孫子聊天。
另一案例王爺爺,家人因為他常聽不清楚,需要將音量提高並重複很多次,導致兒女與孫子都不想找他說話,使他愈來愈寂寞。直到在老伴陪同下,去醫院進行檢查並配戴助聽器後,才與家人順利溝通。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劉殿楨表示,國人因聽力退化主動求醫比率不高,臨床多由家屬帶長輩就醫,陳述老人家常因看電視太大聲,久而久之變成「大聲公」或「大聲婆」,晚輩與之對話,也要很大聲,形成溝通障礙,不但影響家人作息,家庭氣氛也變緊張,甚至危害鄰居安寧。
「老人的孤寂感常來自聽不到,認知功能也會變差,日前已有國際大型研究認為,失智症與聽損有關。」劉殿楨指出,美國研究發現,有聽力障礙年長者比起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程度更高;由此可知,治療聽力受損非常重要。
衛福部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科長黃育文表示,助聽器不但能夠放大外界聲音,也能幫助刺激聽覺神經、活化聽覺大腦中樞。因此,一定要正確選用並正確保養助聽器,建議先向耳科醫師或聽力師詢問,平常在使用時也應遵照說明書進行清潔與保養,才能使助聽器維持在最佳的狀態。
劉殿楨也發現,很多老人家不願意戴助聽器,原因是助聽器在吵雜環境中,會把所有聲音都放大,反而無法辨識旁人講話內容。他建議,可勸老人家先試戴,或考慮先在安靜、一對一對談時使用。
黃育文提醒,助聽器清潔保養重點之一是「保持乾燥」,因為助聽器內有精密電路,受潮易導致助聽器功能異常,甚至損壞。因此,在從事與水有關活動時,一定要將助聽器取下,存放於乾燥的環境。此外,定期將助聽器送回廠商進行維護,並根據使用者之聽力進行調整,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