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封聖 斯里蘭卡人爭睹

 |2015.01.15
2487觀看次
字級
天主教教宗方濟十三日抵達斯里蘭卡訪問,圖為當日在斯國首都可倫坡的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紀念大廈的宗教會議中,印度教宗教導師瑪哈戴瓦(右)為方濟披上一件聖巾。 圖/法新社
教宗方濟十四日在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舉行彌撒,一名舞者低頭禱告。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天主教宗方濟昨天在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主持露天彌撒時,為印度裔斯里蘭卡傳教士若瑟.瓦茲(Joseph Vaz)封聖,數十萬人爭睹風采,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方濟至可倫坡加勒菲斯綠地主持彌撒,他先親吻了祭壇,接著朗讀《聖經》,為彌撒揭開序幕。方濟對二○○九年才結束內戰的斯里蘭卡講道時說:「聖若瑟為我們展現為和平而跨越宗教對立的重要性。」

印度裔傳教士

團結眾人力量

這場彌撒的重頭戲,是教宗為一六五一年葡萄牙殖民時期出生於印度果阿的傳教士瓦茲封聖。瓦茲三十六歲時,聽到當時還稱為錫蘭的荷蘭殖民地即現今斯里蘭卡,有天主教徒遭到迫害,因此假扮成工人來到這裡。

瓦茲在錫蘭低地秘密宣教五年之後,轉往中部高地坎迪王國,但在那裡被捕,被控假借宗教之名為葡萄牙從事諜報工作。他在獄中待了近一年後,獲信奉佛教的坎迪國王毘摩羅達摩須利安二世保護,不受荷蘭人迫害。

由於當時荷蘭禁止天主教徒進入錫蘭,瓦茲假扮成乞丐挨家挨戶傳教,從多數民族僧伽羅人到少數民族塔米爾人都是他宣教的對象。現在斯里蘭卡天主教徒雖然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因同時接納錫蘭人與坦米爾人,被視為團結的力量。

重振人民信仰

創建天主教會

據說瓦茲因在旱災時造雨與長期照顧病患而奠定聲望。斯里蘭卡主教維克拉馬辛格說:「他重振了我們人民的信仰。他贏得當時多位佛教國王的心,也和佛教僧侶密切合作,非常受到敬重。」一七一一年以六十歲之齡辭世前,瓦茲都待在坎迪王國。他草創起教會,讓三萬人改信天主教,幾乎可說一手創立與重建了錫蘭的天主教。

從方濟決定為瓦茲封聖,可看出教宗毫不囉嗦的作風。他認為天主教應有更多聖人,且應更改教會規範,揚棄過去認為須展現兩次神蹟才能獲封聖的規定。二十年前教宗若望保祿訪問斯里蘭卡時,曾為瓦茲行宣福禮。

菲國教宗熱潮

教徒引頸翹望

這是方濟上任後第二度走訪亞洲。今天他將轉往菲律賓,繼續為期一周的訪問行程,菲律賓舉國掀起教宗熱潮,各單位積極進行最後一分鐘準備。

菲律賓一億人口當中,百分之八十是天主教徒,對於教宗來訪,信徒心情只能以「引頸翹望、迫不及待」來形容。有信徒表示,對天主教徒而言,教宗是上帝在人世間的代表,見到教宗如同見到上帝,光是想到有機會見到教宗本尊,即已激動落淚。方濟已高齡七十八歲,菲國信徒對教宗的誠摯表示感動,但加上此前的斯里蘭卡之行,也擔心他體力不勝負荷。

許多政府單位官方網站和臉書網頁,封面或首頁已換成教宗肖像,連馬拉坎南宮官網也推出教宗來訪專頁。方濟足跡將至的地點,政府及教會方面趕做最後一分鐘準備,沿途種下新的行道樹、安全島、教堂重新粉刷,市容煥然一新。馬尼拉市甚至「前所未有」出現免費公共無線上網服務。交通及保安單位在方濟行經路線全程設下以水泥墩做為路障,長度估計可達四十至五十公里,以免熱情群眾湧向方濟。

祈禱戰隊組成

保護教宗安全

方濟預定十八日在馬尼拉灣畔主持露天彌撒,料有五百萬人參加,因此,除水泥墩路障之外,政府還以鐵欄杆將廣場分隔為數百個區塊,每區可容納數百人,防止推擠或踐踏事件。

奉派在教宗動線維護秩序的人員都感到榮幸與興奮,菲人喜歡拍照,軍警首長還特別警告站崗人員,不得在教宗經過時自拍。除了動員多達四萬五千人保護教宗之外,軍方還召集部隊中信奉各宗教的戰士組成「祈禱戰隊」,職責就是以祈禱力量保護教宗的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