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天翁生態為主題的台大森林系學生王冠云,希望藉此研究,喚起民眾的海洋生態保育意識。
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一群修習「生態傳播」課程的台灣大學學生集思廣益,把教科書冰冷理論,轉化成行動實踐,從大安森林公園、信天翁、石虎保育、自然生態等面向切入探究,昨天在台大農業陳列館展出「細草『危』風岸—生態傳播成果展」,希望喚起大眾保育意識,以行動捍衛地球。
「因誤食人們隨意丟棄的海洋塑膠垃圾,導致美麗的信天翁大量死亡。」以海鳥信天翁生態為研究主題的台大森林系學生鄭崴表示,民眾每天都會製造大量塑膠垃圾,不少流到海洋,造成汙染,導致信天翁等海鳥生存環境受威脅,族群數量減少,甚至還有海鳥因被遠洋漁船誤捕而生命瀕危。人類許多不經意的動作,對這群野生動物來說,都可能是攸關生存的巨大衝擊,也體會保育的重要。
除呼籲搶救海鳥生態外,也有學生從大安森林公園著手,參與研究的邱馨儀與林湘岑表示,大安森林公園最早是一座古大湖,先天土質有養分不足等問題,易造成樹木易發育不良、營養不夠。民眾的思維有時會與生態保育唱反調,以土壤維護為例,公園管理人員希望土壤能夠蓬鬆,以利植物生長,但到公園運動的民眾則希望壓實土壤,以方便跳舞、運動,凸顯民眾保育觀念有待加強。
台大生物傳播系助理教授林如森說,生態傳播是一門「跨領域」傳播。他期盼這群參與生態專題的學生能成為傳播尖兵,透過多元生態主題,將保育種子種在民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