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禽流感疫情來勢洶洶,農政單位為免疫情擴散,大規模撲殺感染家禽;由於候鳥被懷疑是傳播途徑,民眾又喜好開放式飼養放山雞鴨,有些開放場地未列登記,成了防疫缺口。
國內爆發禽流感疫情,雞鴨鵝養殖業者「挫列等」,積極展開防疫大作戰,有人布下「天羅地網」,也有人閉門管制,業者形容「現在連風吹都會皺下眉頭,就怕不小心中標」。
不過鄉間許多養鴨鵝或養雞場採開放養殖,一塊田挖個水塘就養起來,強調「放山、走山」。這類開放式畜養場如何防疫,確實是一大考驗。
中華民國養鴨協會副理事長歐陵合建議業者「要做到滴水不漏」,除了管制進出人員,雨鞋、工作制服、蛋箱、蛋車都要天天清洗,避免病毒傳播,掛網算是「有燒香有保庇」。
但也有業者認為掛網效果有限,管制人員進出最重要,尤其是麻雀、老鼠要阻斷。
一場畜牧場的網子掛下來至少要二、三十萬元,業者未必捨得,前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理事長吳泉錦指出,他在任內曾爭取農委會補助業者掛網,掛網不但防候鳥,也防麻雀、班鳩接近,降低傳染源。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教授連一洋表示,養鴨養鵝多半利用開放式的水塘,要全面掛網並不容易,為了避免候鳥爭食,建議業者至少要在餵飼料的場所掛網,降低候鳥靠近的機會。
他說病毒如果藏在候鳥糞便,藉風吹傳播,不無可能,不過機率不大,「最可能的元凶還是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