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生是宇宙的過客。人來到世界上,從生到死,數十年歲月寒暑,也只是經過而已。
在這段人生旅途中,我們度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圖/人間社
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文/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生是宇宙的過客。人來到世界上,從生到死,數十年歲月寒暑,也只是經過而已。
在這段人生旅途中,我們度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旅途上總會遇到徬徨無助、悲歡離合、榮辱毀譽,成功的喜悅、失意的傷感……若我們能真正認識生命,必能感悟人生苦多,唯有做自己的主人,才不會懼怕人生苦空。
去年,在星雲大師的指導下,出版了《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它是一本縱橫千年以上的中華文化精粹、佛教的寶典,收錄近四百位作者、八百則詩詞、歌曲、家訓、座右銘、勸世文、經論等。今列舉幾則與大眾共勉:
在過客的人生裡,有的人活得很認真,有的人活得很隨緣。胡適博士說:「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誠然,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本身條件的優劣,而在於對人間有所貢獻、利益。如同太陽把光明普照人間,甘露雨水滋潤萬物,所以萬物都歡喜太陽、甘露雨水。
當然,人生旅途中,人人歡喜順遂之道,但非人生之路條條順暢無阻。所以大師說:「世間本是一半一半,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一半,邪惡一半。真的一半,假的一半;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世間原是禍福相倚,要求世間完美無缺不可能。殘缺是生命的本質、世間的實相。
唐朝寒山大士有一天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白居易也曾說:古代成為聖人賢者,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沒有不在忍辱中成就的,如「孔聖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從中而知,忍辱是一種擔當的力量。
所以大師常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忍耐,忍的功夫可以成聖成賢,我們觀察一個人是否成器,往往先看這個人是否有忍耐力,這種忍的力量,非禪定、持戒所能及;忍耐功德之大,可以成就一切。
吃虧是福,一念境轉,苦與笑,原是一體。當你還在怨嘆下過雨的路面,泥濘難行,為何不抬頭望一望滿天繁星,為你照亮腳下的路?
在熙熙攘攘的人生逆旅中,不妨學習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自在,在提起和放下之間,隨緣隨分。
這一本《寶典》提供給旅行在世間的旅者們另外的音聲,從中可以看到故鄉情,找回家人的關懷、朋友的友誼。希望與中華文化和佛教有緣的人、一般社會人士都能人手一本,作為人生的導航、照亮每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