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陳水扁昨天終於獲准保外就醫一個月。對於法務部矯正署的決定,各方評價不一。
法務部准阿扁保外就醫,加上一個月的限制,主要目的,是將阿扁的保外問題,維持在法律層面上,不讓問題跨越政治層面。
阿扁畢竟當過中華民國總統,他的入監、在監獄的動態、出監,舉國關注。他能不能在服刑未滿的情況下,提早走出監獄回家過日子,牽涉到政治及法律兩個層面。
陳水扁的支持者,包括民進黨的公職人員,都希望能讓坐牢多年的陳水扁提前出獄返家。也有藍營人士,站在宏觀角度,認為讓前任國家元首坐牢那麼多年,刑罰懲惡的意義已經達到,依國際常例,應該尋求一個合適方法,讓陳水扁出獄返家。
我認為,為了維持法律的一貫性及公平性,讓陳前總統提前出獄,應從政治層次尋求解決之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政治協商形成共識,由總統運用他的特權,特赦陳水扁。
這一方式最大的障礙是,很多人認為,陳水扁迄今仍沒有為他貪鉅金認錯道歉,有人還把判刑坐牢視為政治迫害。
至於保外就醫,綠營人士想的是政治性,而非法律性。綠營人士期待或者要求保外就醫,是數十年前專制戒嚴時期,總統把保外就醫,視同提早釋放運作。也就是說,保外是真,就醫是假,一踏出監獄,就形同不必再坐監,回復完全自由身。
法務部一再堅持必須有醫療上的具體事證,足以證明阿扁病情,無法在監治療,必須到醫院醫治這點觀察,法務部有意把阿扁保外就醫問題,維持在法律範疇內。
昨天法務部准許阿扁保外就醫的同時,設下一個月期限,真正的目的,就是不讓這個案件,被扯成是政治解決。
至於未來阿扁的保外期限是否會由一個月,變成半年,甚至一年、兩年,或者永遠,這就要看阿扁自己的表現,是否配合法務部的法律性演出。
阿扁保外就醫之後,如果到處搞政治性動作,讓法務部難堪,很可能會逼得法務部再把他抓回監獄,繼續過「種菜」的日子。 高明章(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