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原為屏東書院的屏東孔廟,最近經縣府整頓周邊景觀,前方廣場節錄論語內容,逐步重現古蹟風采,但書院內空無一物,文化處表示,已規畫委外經營,希望活化古蹟。
高雄市「鳳儀書院」經整修重新開放,成了高雄市新文化景點,一窺早年學堂樣貌,而「屏東書院」與「鳳儀書院」同為南部僅存的書院建築,命運卻大不相同。
建於一八一五年的屏東書院,原在中山公園內,日據時期改為孔廟,後配合都市計畫,從公園內遷至現址,民國六十六年因年久失修,曾委託名建築家漢寶德教授主持修復,即為現今面貌,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日前縣府進行孔廟周邊景觀改造工程,周邊廣場及街廓更加清朗,縣府還在廣場設計了論語語錄及竹子景觀,以呈現孔子精神;不過入內參觀後令人失望不已,納悶著:「孔廟周邊景觀修得漂亮,怎麼內部卻空無一物,到底要看什麼呀?」
據了解,過去孔廟內祭祀用品曾遭竊,縣府民政處另外保存所有祭孔用品,並找人看管孔廟建築免遭破壞,但除每年祭孔外,並未對孔廟進一步活化。
文化處副處長曾龍陽表示,文化處已計畫未來要把市區的鄉土藝術館及孔廟委外經營,讓古蹟更加活化,正研議委外內容,要求經營者彰顯孔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