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雲林科技大學深耕生命教育,除首創將「生命教育」列為全校大一必修課,更推出「開心銀行」;學生開戶後,可把每天的開心事存進「開心存摺」,學習與自我對話,不如意時「提取」開心回憶,找回正向能量。
雲科大自一百學年度起,將生命教育列為全校大一必修通識課程,是全台灣第一所將生命教育列入正式課程的大學,由不分系所、兩位以上老師擔任教師,透過「讓生命影響生命」的授課方式,利用課堂討論以及每周的生命札記反思,分享生命經驗,確立良善的人生價值。
雲科大諮商輔導中心主任陳斐娟表示,生命教育課程主要是引導大一生思考,如何安排四年大學生活與生涯規畫。生命札記是讓學生每周寫下生活反思,交給授課教師,教師再回應。
課程也設計「感恩卡」活動,在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讓學生寫卡片,表達感謝。也會安排修課學生在農耕園區種植物,體驗從種子、萌芽到開花結果的過程,經由做中學,學習珍惜與關懷生命。
一○二學年度推出的「開心銀行」,透過銀行運作概念,讓學生從一本「開心存摺」為起點,體悟身邊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
陳斐娟說,學生開戶後,可記錄生活中的快樂事,寫成至少二百字內容,存放在諮商輔導中心的「開心銀行」,並登錄於「開心存摺」,一筆開心事件等同開心幣值一百元,一旦學生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就可提領開心幣,回顧過去累積的正向經驗,「知道其實自己擁有很多」,找回生命動力,並視需要安排諮商晤談。
「開心銀行」已有四百五十七人開戶,按月統計開心幣存款最多的「開心大富翁」,存最多的人可獲禮券,成為儲備講師,在座談會分享開心過生活等經驗。學生說,參與活動後,慢慢學會如何在平淡生活中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