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羊駝、無尾熊、河馬等相繼死亡,除了曝露飼主唯利是圖與相關部門的消極作為,民眾參觀欣賞這些動物表演時,是否關心過牠們的生活環境與健康照護。
動物園和水族館設立,不僅為了讓民眾認識動物,滿 足對動物的好奇心理,更重要的是讓民眾了解保育動物,建立正確的自然觀與價值觀。
政府一向不重視動物照護,不僅相關法規處處漏洞,執法更是鬆散,出事後每每推說無法可管,企圖卸責,新聞也只有五分鐘熱度,未予以深究,虐待動物事件層出不窮,使得台灣在國際保育風評不佳。
而河馬、白鯨、海豚、海牛等屬保育類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保育類動物的飼養、買賣、輸出入及展示須經主管機關同意,申請飼養保育動物時,必須提出教育或學術研究計畫,飼養過程中,也必須符合妥適照護的規範。
外界質疑主管部門對於同意飼養後的追蹤考核,流於形式,許多飼主引進後多從事與申請目的未相符的行為,即便有民眾或動保團體檢舉,主管部門多採輕罰了事,甚至護航,根本沒有遏止效果。
政府部門有必要對外說明,當初如何核准河馬、白鯨輸入許可以及後續追蹤管理,以平息批評聲浪。
河馬「阿河」枉死絕非單一事件,國人在哀悼之餘,應該要求政府立即補破網,除了修法保障動物,應全面稽查休閒牧場和大型水族館的飼養環境、照護能力、設備等是否符合規範,對於嚴重違規或累犯應該立即勒令停業,不要再虛應了事。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