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騰
《台灣詩學季刊》同仁歲末餐敘,白靈來電說:「你一定要來!」然後見邀請信中有「歡迎前社長李瑞騰歸隊」句,我一方面覺得溫暖,另一方面也頗有感觸。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創立,由尹玲、白靈、向明、李瑞騰、渡也、游喚、蕭蕭、蘇紹連等八人集資而成。如果我記得沒錯,其因緣之一是九歌出版社在支持藍星出版八年(一九八四│一九九二,出版三十二期)之後宣布休刊;此外,爾雅出版社的年度詩選,也在本年宣布不再續辦。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談起詩壇諸事,對於九歌和爾雅能夠這樣支持現代新詩,我們都感到難得,但市場反應不如預期,詩刊、詩選推不動,則感到遺憾;不知是誰提的,詩事還是詩人自己的事,就來辦個同時兼顧創作和評論的詩刊吧!
我那時其實非常忙碌,剛到中大不久,還在適應那裡的環境,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的會務要做,《台灣文學觀察雜誌》要編,也還在協助漢光出版公司的編務,又接了新成立的九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工作,我於是交出《文訊》總編要務,漸轉入幕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陪詩人朋友玩詩,搞一場詩的運動,沒有高度的熱情,大概很難,偏我又是個行動派,說做也就做了。
我們請年紀最長的向明當社長,創刊號由我規畫,並負責寫發刊詞,行政庶務由同仁分擔,白靈承擔最多。
我策畫了一個「大陸的台灣詩學」專題,體檢大陸所出版的有關台灣現代詩的專書,包括詩選、詩論和詩史。我的想法很簡單,大陸學界和文壇十幾年來對台灣文學說三道四,我們不能沒有意見,特別是我們希望能挖深織廣台灣詩學,以專題表現更能集中火力,一次說清楚。但顯然一次是說不清楚的,我們因之續編;而可以想見受評者是不會默不吭聲的,反批評的稿件當然要登,這就形成論戰,前後打了很長一段時間,戰場擴及對岸文藝傳媒。
《台灣詩學季刊》就這樣崛起,在白靈和蕭蕭二位主編的擘畫下,配合相關活動的企畫推動,它成為華文詩壇的重要詩刊,出到四十期改成「學刊」,由鄭慧如主編,成為現代詩的學術性期刊,迄今已發行二十幾期,唐捐也編過,現任主編是方群。
二○○五年九月,蘇紹連將其個人於二○○三年六月起經營的「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轉化成紙本刊物,隸屬於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已出版快二十期了,現任主編陳政彥。
一九九四年,我繼向明之後擔任社長,一直到二○一○年二月,因擔任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而辭社長職,且暫停所有社務之參與,社長由蕭蕭接任。二十年間,有少數社員退出,卻也有數位年輕學者詩人加入,同仁情義相交,合力經營兩份刊物,為台灣現代詩學的向上提升而努力。
我借調擔任台文館館長四年,辭去所有兼職,歸建已快一年,答應了蕭蕭、白靈歸隊,但還能為它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