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吳季樺作品〈止觀〉。圖/吳季樺提供
以水彩繪畫的天主教聖母瑪莉亞像作品。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書法家吳仁懋、藝術家吳季樺首次父子攜手合作,創作三十多件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主題書畫,以觀世音菩薩為序曲,推出「觀.自在」吳仁懋、吳季樺書畫聯展,即日起至明年一月四日在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展出,讓民眾感受宗教帶來的溫暖幸福。
墨寶畫作呼應
提升社會風氣
吳仁懋教職生涯四十二年,投入書法研究與創作,退休後,致力書法文化推廣;這場首度父子聯展,也是吳仁懋北部首次展出,特別揮毫《聖經》、《天主經》的句子,與兒子吳季樺畫作呼應。他說,「觀.自在」主題是兒子吳季樺取名,靈感源自透過自我覺悟有情,獲得解脫心中煩躁苦惱,以宗教議題傳遞幸福溫暖感覺,提升社會風氣。
揮毫三十五年,吳仁懋的墨寶多為詩詞,佛教經典唯獨鍾愛《心經》,至今累積三百部以上,他時常也會贈字結緣,這次展出作品超過三部,尤其進入展場首件作品〈觀自在〉,淡墨楷書《心經》襯托濃墨行草「觀自在」,黑白相間極為契合。
吳仁懋表示,傳統書法講究行氣,重視起筆、運筆、收筆過程,現在書法界吹起創新風氣,至今他也曾思惟傳統與創新應該如何巧妙掌握才適合;強調相由心生,字如其人,也如其心,想要書寫字體美,先要心靈美!
心念不隨境轉
自我心靈療癒
非常喜愛傳統宗教文化的吳季樺,選用水彩創作,有別以往油畫藝術呈現。他表示,高中時,他閱讀藏傳密教書籍,深深被文成公主攜帶佛像嫁往吐蕃的圖片吸引,與佛教結下因緣,也為家人開啟學佛大門。吳季樺說,密宗佛像與華麗唐卡色調相當引人注目,尤其介紹觀世音菩薩怒目金剛像,威赫有力,帶來不同感觸;近年來,他因為友人開始接觸道教、天主教與宗教相關課程,相信宗教帶來心靈平靜。
創作期間,吳季樺將佛堂作為工作室,雖然不巧碰上住家附近施工,心念早已訓練不隨境轉,畫風由繁入簡,心境也從澎湃逐漸轉為寂靜,過程彷彿與佛菩薩對話,藉此自我心靈療癒。
作品追求完美
體會適可而止
吳季樺憶及,作品從構圖上色直送表框前會供在佛桌,或許他追求完美性格,偶爾經過總想提筆畫補兩下,有一張作品在修圖時,水分沒有拿捏好導致臉部重畫,雖然效果還不錯,也學到凡事適可而止的道理。
這次吳季樺選擇水彩詮釋觀音菩薩與聖母瑪莉亞的慈悲容貌,有別以往油畫創作陣頭視覺動感。他說,當繪畫聖母像,漸漸回憶在國外學畫時,望著教堂彩色玻璃與雕像寫生的寧靜氛圍,其中《蓮花生大師》從線稿斷斷續續三個月創作完成,而最愛的作品〈止觀〉,以陶瓷觀音像為範本,是七幅畫作唯一眼睛半垂、慈視眾生,極簡淡藍色調風格,多處留白更為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