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秋葵為什麼黃了
文/番紅花 圖/李淼
有時周日我會特地搭公車到內湖七三七菜市場找他買菜。
一年四季他總是留著兩側過長的鬢髮、足穿藍白拖或甚至打赤腳跑來跑去,面容因長年經山區紫外線曝照已黝黑。每天清晨他下到田裡把菜都採好以後,便從陽明山的永公路,蜿蜿蜒蜒的,開到內湖這兒來擺攤。
十幾年流水過去,依憑這些三把五十或一斤六十的菜,養大他三個兒子。我尤其喜歡他種的秋葵,清晨甫離枝頭,鮮度完全是大盤批發貨望塵莫及,毛茸茸、滑嫩嫩的,纖細優雅。秋葵嬌嫩,一旦下了枝頭、逢溫度稍高就繼續老化衰萎,最好是買了趕快把它帶回家冷藏,才能守住清新口感。
秋葵切開會拉出黏黏的絲,這黏黏汁液裡有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和阿拉伯樹膠,此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血壓和幫助消化、保護胃壁、促進食欲。更驚人的是,一百公克秋葵含有八十毫克的鈣,鈣含量完全不輸鮮奶,加上它草酸含量低,所以其吸收利用率可達五到六成,這又是鮮奶所不及的,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或極須補充鈣質的婦女與老人,秋葵功能大矣,據說連非洲運動員都拿秋葵當首選蔬菜。
大部分的食譜書會建議料理秋葵前,將它削去蒂頭、並刷洗掉表皮絨毛。可我從來不這麼做,出於愛惜,我們家總是食用一整根的秋葵,蒂頭的口感經汆燙後一樣好吃,而那如幼針般細微的茸毛在燈光下,更是新鮮無誤的鐵證,食用也無礙。既然我不去蒂頭、不修成求外觀好看的圓角,也無刷毛,烹飪秋葵就更省工了。
洗乾淨後,把它切成一小段,就變成五角或六角型的綠色小星星,再放入味噌湯裡,小綠星星就浮漾在褐色的湯汁中,好看好食。除了味噌湯,也可將它汆燙後沾蒜頭醬油簡單吃。若想寵溺家人,我就把它和茄子、四季豆、南瓜、地瓜,一一裹上一層用冰水、蛋黃和低筋麵粉耐心做好的麵糊,炸成一大盤野蔬天婦羅,誰不愛秋葵天婦羅呢!
我還突發奇想的拿這些綠色小星星,和切細的蔥末一起煎成烘蛋,牽絲的秋葵與軟嫩的蛋液合體,三、五分鐘就是一道菜了。配稀飯或是便當菜都適合。
今天的秋葵顏色較淡,他耐心跟我解釋為何今天的秋葵比較醜,是因為正當它開花結果的後期遇上綿雨,造成某種程度的水傷,於是結出來的果實就沒那麼體面了。
我拿起來端詳老半天,還好吧,完全不感覺這些秋葵哪裡醜,以美醜來決定蔬菜的命運,委實浪費。何況,B級品的外表,不妨礙A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