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五。
中國人喜歡以龍的傳人自居,龍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圖騰。
龍是一種傳說中具有靈性而且象徵吉祥的動物:「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一種大的蛤蜊)、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因為沒有人見過真龍,所以畫家也大都根據這些特徵畫龍。
龍也是古代帝王的象徵。如:皇帝的床稱「龍床」、衣服是「龍袍」,「龍顏」、「龍心大悅」說的也是皇帝。「人中之龍」則是指首領或豪傑才俊。
因龍是屬於一種吉祥物,所以一般民間人士也喜歡收集龍的圖畫或圖案。
春秋時,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諸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
他一向非常喜歡龍,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也都雕刻著龍。
天上的龍聽說人間有如此喜歡龍的人,就決定前來拜訪。天龍降落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戶,尾巴則伸到廳堂。葉公看見真的龍時,嚇得面如土色,落荒而逃,從此「葉公好龍」就被用來比喻一個人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另外有一個關於龍的故事: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並為其中二龍點上眼睛後,龍便破壁乘雲飛去。後來「畫龍點睛」也就被用來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