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粉絲 走自己的路——《開一扇門》

文/楊鈺崑 |2014.12.13
1242觀看次
字級

文/楊鈺崑

提到微電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劇情片,但就跟電影一樣,微電影也可以用紀錄片、甚至動畫的形式來呈現。遠見雜誌在二○一三年為周年專題「台灣憑甚麼再贏」所拍攝的微電影《開一扇門》(http://www.youtube.com/watch?v=rsmCQ6y4YS8),就是一部紀錄片形式的作品,除在二○一三年獲得第一屆「台灣微電影節」專業組大獎,也在日前入圍了中國央視第二屆「杭州微電影節」最佳紀錄微電影。

影片開頭即清楚的破題「我想走自己的路,即使做黑手,也要站得出去」,帶出被紀錄主角——七十一年次的王威詔。不同於一般常見的電動鐵捲門,王威詔所生產、台灣唯一的玻璃折疊門,因為兼顧門面美觀、安全及商品展示等多重功能,創業八年獲得許多世界精品店青睞。然而,這八年並不如外界所想像般順遂,《開一扇門》所談的,正是王威詔這八年的心路歷程與創業理念。

由於觀眾對於玻璃折疊門與傳統鐵捲門的差異並不熟悉,片中花了些許篇幅加以介紹,但幸而未流於商品廣告,而仍能緊扣在青年創業的主題。之後則大致依時間順序逐一提到主角如何說服父母、女友接受自己創業,初期沒有收入卻仍須花費大量精神、金錢改良產品的壓力,如何因為客戶的指責而察覺自己有所不足等,透過平實、簡單的敘述娓娓道來。也不忘詳細描述主角之所以想要創業,初衷其實是為了「做一個不會壓死人的捲門」,只是「順道也把捲門變漂亮了」。

影片以大量的主角自述及模擬情境來呈現,期待用半講半演「類情境」的方式,讓觀眾更容易觀看。這種作法其實有部分影像工作者並不認同,認為可能會損害了紀錄片「客觀」、「真實」的本質。但如果不拘泥於影片類型分野,純粹只就觀影效果而言,確實會增加可看性,讓一般觀眾有較高的接受度。孰是孰非?孰優孰劣?也許還可以有更多的討論。但整體來說,作為傳達正向意念,鼓勵青年創業的影像作品,《開一扇門》確實也為觀眾的視野開了一扇看到更多可能的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