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潰敗。新聞沸騰,讀者見標題出現斗大「婉君」字樣,摸不著頭腦,選敗與「婉君」何干?
早年有一部叫座電影,片名「婉君表妹」,原來「婉君」與「網軍」同音,是網路上「網軍」的諧音字,也是網路上「私房話」。
每個時代和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話」,用來相互交談,彼此會心,也與不同行業區隔,習慣成自然,無可厚非。
網路興起後,「網路行話」大量出現,一句話同時用諧音、注音、圖樣、符號表達,比比皆是,網民、網友以「火星文」自豪,樂此不疲,但外人看了霧煞煞,不知所云。
文字本是溝通的工具,用得好壞雅俗是一回事,至少要讓人看得懂。語言學家、文學家憂心忡忡,學校老師也不斷檢討、不斷警告,擔心學生「習慣成自然」,文字水平降低,甚至錯字連篇。
就有學校老師拿出實例,指學生自傳錯字百出。也有企業人事單位主管指出,求職者的文字功力愈來愈低落,怎能勝任行政或文書工作。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網路火星文不但未見減少,還變本加厲,網民不以為意,自我感覺良好。
「網軍」凌厲,「婉君」沾光是時代小插曲,卻隱藏社會問題,值得探討。
煮饑(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