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新聞業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管,但也僅止部分電子媒體播映過當的爭議內容,且經側錄與評議仲裁後才開罰,其他似乎呈現完全放縱與自由。
特別是平面媒體,打著「言論自由」與「視閱聽者知的權利」,即便是羶色腥的報導與揭人隱私的傳聞,基本都肆無忌憚的訴諸版面。
或許是台灣媒體「消費者」趨之若鶩,這些不走正道的報章雜誌反而受到歡迎並且熱銷,當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沆瀣一氣時,因為沒有人願意出來登高一呼,亦無更多社會賢達出面要求改善,台灣的媒體日趨「下流」之嚴重性與荼毒下一代,怎不令人擔憂?
除了「無良」的媒體,還有部分媒體淪為特定政黨、政客的打手。
以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而言,每天打開電視的談話性節目,從下午到半夜,都是所謂的「政論節目」,除了有固定的主持人,參與討論的來賓,部分原本就是民代,掛名資深媒體人士居多,公私立大學專任教授三不五時也成了領車馬費的「名嘴」。
如果他們言之有物、立場客觀,我們不便置喙。但是這些人在主持人特定議題引導下,「有話一同」的撻伐、瞎捧不同的特定政黨、候選人。
現在選舉結束了,這些政論節目依然喋喋不休,加上新聞節目的公然「偏袒」,在這種氛圍之下,選民當然受到政治判斷的誤導。
我們希望有志之士能發揮正義感,透過新輿論壓力,不要讓媒體愈陷愈深。
林泉利(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