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救台灣 多報導真善美新聞 散播正面事件 鼓舞社會向上

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2014.12.08
1477觀看次
字級

二○一四年「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暨華文文學星雲獎」昨天舉行頒獎典禮,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致詞表示,他是用感恩的心辦這兩個獎項,因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是從報刊、雜誌認識社會;從文學作品慢慢懂得看佛經,文學對他「恩同再造」。

大師語重心長地說,除了黨派及政治,媒體要注重人民性格中的真善美,他也強調文學的價值,可以服務人心,力量很大。希望媒體和文學多散播善良的種子,鼓舞社會,讓台灣奮發向上。

「媒體救台灣」的呼籲,絕不是無的放矢或危言聳聽,因為台灣媒體真的要調整步伐和方向了,尤應多報導獎項之一的「真善美新聞」及「台灣善良感人事蹟」,充分發揮淨化人心及調和社會暴戾之氣的重大功能。

現況是,部分媒體為了閱報率或收視率,常以聳動的大標題,放大政治的運作和黨派的競爭,唯恐天下不亂的批評,引惹是非,製造人民意識衝突,加深政治理念對立,嚴重影響朝野溝通及政務發展。

也有媒體喜歡著重於血腥、情色、暴力及其他不正常現象的社會新聞,大篇幅「追根究柢」,擴大渲染,製造社會不安的氛圍,甚至讓被害人不斷受傷害。

有人或許會以「新聞自由」外衣作掩護,殊不知媒體為了營業利益,持續傳播不正確訊息與汙染人心題材,最後可能「積非成是」,受害的將是閱聽大眾及懵懂的下一代。

媒體及文學猶如雙面刃,業者當知其中利害和影響,怎能再視而不見?

真實及平衡,是媒體最基本的原則,報導前一定要求證明確,避免揣測或故弄玄虛的灰色地帶,而且盡量不要使用聳動或挑起族群對立的言詞。雖然少了激情,卻多了感性和真情,少弊多利啊!

最重要的是,媒體業者應該找回經營的初衷,亦即肩負社會教化功能的良知與精神,多方面報導溫馨、有利社會進步和諧的「真善美」新聞,以及各行各業或民眾在各角落默默付出的愛心、對社會的奉獻、值得我們學習的感人事蹟。久而久之,一定會帶動社會清新風氣,這才是媒體與文學存續的真正意義。

台灣寶島再也經不起「自亂陣腳」,希望人民每天接觸的媒體,提高格局,眼光放遠,共同營造安和樂利的社會。

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