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去馬來西亞是海外演講,不如當成善行千里更合適一些,把美好的觀念當成種籽一一種下,游乾桂引人進了門,大夥全是修行人,但修行在個人。
游乾桂明明知道,答應會後悔的,卻一口允諾,因為他記得華茲華斯的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他那細小的、無名的不為人知的善念善行。
游乾桂珍惜的不是炫目的知名度,新書的排行榜,是否住得起華廈,口袋充盈否,而是那細小的、無名的貼心,而它,則是父親不著痕跡散發出來的家教,游乾桂拾得了,並樂於轉贈給人。
在游乾桂所典藏的小東西之中,最有意義的當是一本用緞帶飾著,鑲著水仙花,飄著薰衣草香,裡面貼滿紙條的小冊子,它是家族的慈悲存摺,在每一次災難發生之後,就添了一張美好的戳記。
下了講台,一位笑臉迎人的聽眾急切問道:「風塵僕僕到馬來西亞講座,累嗎?」想及老子之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方有一腳印,事實上很多夢想,都是這樣開始的,但怎會不累?
游乾桂說,這趟遙遠的旅程,漂洋過海,在高空中飛行數千公里,白雲翼下,四個半小時才抵達,辛苦絕對難免,尤其年紀日漸增長,早已不合適舟車勞頓的旅程,定點最宜,只是下了機,一站接一站的開講,天天披星載月,終至疲憊不堪。
一路前行,不知目的地在何方?
游乾桂常提醒自己,遠行有人付錢,還有講師費用可拿,可真是幸福之人啊,雖說這種講法的確阿Q,卻是最美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