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程(中)與鄭媽媽同台現身說法,鼓勵更多人加入器捐的行列。右為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醫師。圖/器捐中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十三年前,一個善良的舉動,救了他一命!」六十八歲的黃威程,十三年前曾幫弟弟決定器捐,當年結下的善因,如今救了自己一命。衛福部最新「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上路,黃威程等候移植序號立刻躍升為第一名,優先接受肝臟移植,成為因新制而受惠的器捐家屬。
民國九十年,黃威程的弟弟因車禍被判定腦死,身為家中長子的黃威程,當下替弟弟做了器官全捐的決定;沒想到後來自己罹患肝癌,必須移植才能活命。
幸運的是,黃威程在等待約十個月後,即因器捐新制,等候移植序號從三百多名躍升為第一名,終於在上個月的十三日,獲得重生。
任職保險業經理的黃威程說,他在三十年前即被診斷出C型肝炎,不料後來因為肝功能退化,演變成肝硬化與肝癌,不得已在今年一月正式登錄,等待器官移植。他表示,自己其實很樂觀,因為「生死有命」,若沒有等到肝臟移植,就是提早「歸天」。
今年十月一日,新的「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上路,只要是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家人遇到器官分配時,移植排序可望提前。
捐贈給黃威程的肝臟主人,是一名二十多歲、因車禍喪生的年輕人。家住彰化的黃威程,十月十三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已於同月二十四日出院,生活迄今與常人無異,但目前仍需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
黃威程表示,早在十三年前幫弟弟決定器捐時,自己和家人也簽署器捐同意書。重獲新生的他,昨日滿懷感激地表示,「器捐」是留給家人的健康和尊榮保障,希望他的現身說法,能夠鼓勵更多人加入器捐的行列。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醫師表示,目前全國約八千人等在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捐贈者僅兩百多人,以及配對吻合不容易的關係,造成許多患者因苦等不到適合的器官而走向生命終點,呼籲民眾加入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的行列,讓愛流傳。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昨日舉辦「器捐加註愛接力」記者會暨表揚大會,邀請南湖高中籃球教練鄭維宜的母親分享生命故事,鄭媽媽表示,她和家人對器官捐贈一事相當理解,今年七月鄭教練發生車禍意外、搶救無效後,她與家人才能及時作出捐贈器官、「遺愛人間」的決定。
器捐中心指出,認同器官捐贈的受訪者中,近八成二想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但真實數字卻發現,實際簽署者僅有約全人口的百分之一,表示未來還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