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偏鄉找不到老師,不是沒有員額,而是老師不想待在偏鄉,未來制度上要想辦法讓老師多留在偏鄉幾年,增加偏鄉服務積點是可行方式,至少讓老師認真地做三年再申請調動。
偏鄉長期出現「師資不足」、「人才難聘」和「老師流動率高」眾所皆知的問題,尤其招聘老師不易,使得老師的素質、教學品質都難以確保,犧牲學生受教育的權益。
當老師真的是良心事業,可以作育英才、幫助學生成長,所以絕大多數的老師,願意全力以赴奉獻,當看到自己的學生有所成,成為社會中堅份子,這是最值得驕傲的。
偏鄉學校教師員額少,大多還兼任導師或行政職,師資人力不足,授課時數並未減少,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加上偏鄉學校缺乏資源,老師要甚麼沒甚麼,人少事繁,確實缺少留下優秀老師偏鄉服務的誘因。
大家都希望能夠留住偏鄉老師,我認為倚靠的絕不是限定初聘老師必須在偏鄉服務年限,或者道德勸說,應是提供更多資源給偏鄉老師,例如加發偏遠加給、宿舍配住、給予進修及晉升機會等,這些積極的獎勵措施,多管齊下的措施,應該有助於吸引老師留任,降低流動率。
鼓勵教師留在偏鄉,除了公費師培生分發偏遠學校服務,為偏鄉注入師資的活水,讓更多的優秀老師投入偏鄉學校服務,並且淘汰不適任老師,這樣才能提高偏鄉學生的學習成效。
蕭靜方(花蓮縣/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