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文化部九月間接收約一萬件政治受難者卷宗,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表示,這批資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以受難者為中心」的全貌拼圖,非常珍貴;為加深轉型正義,「讓歷史見到光」,希望兩個月內讓受難者的判決書數位逐字檔上網公開提供研究。
台灣解嚴後,政府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設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今年九月結束,十五年來累積了一萬零六十七件卷宗。
龍應台表示,她主動爭取讓萬件卷宗移交文化部,包含判決書、自白書、案卡等歷史文件,對加深台灣轉型正義、促進人權發展是一批很重要的資料;正本散落在檔案局、國防部史政局等機構,文化部接收的是影本,正在建置恆慍恆溼保存機構,預計下個月完成,接著是重新分類、彙整、編目、排序、裝訂全屬鬆散的卷宗。
龍應台說,爭取這些檔案的初衷是要「讓歷史見光」,這批卷宗移撥到文化部後已變為機關檔案,文化部有權公開,但仍須符合個資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等規範。她說,希望踏出的第一步是開放判決書,已跟檔案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