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7時30分,台北市信義區同時有13棟大樓亮起紫燈,表達對「世界國際早產兒日」的支持,喚起民眾關注早產防治議題。圖/鄭超文
【本報台北訊】台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每天約55名早產兒出生。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今天和台北市衛生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舉辦「愛‧守護,公益行動」,以紫色象徵關懷早產兒,現場有出生時分別僅有1300公克、710公克的10歲早產兄妹出席,早產兒基金會和衛福部提出3項政策,目標是早產率10年減半。
基金會指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懷孕未滿37周的生產。國健署計畫10年內將嬰幼兒死亡率由千分之4,降至千分之2以下,由於早產的發生機率近10%,同時也是造成80%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預防早產將是推動重點。
衛生福利部和醫界提出3個早產防治政策方向,分別是:2歲以下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健康照護追蹤計畫;孕產婦管理追蹤計畫登錄制;將早產兒醫療排除健保DRG同病同酬支付制度之外。
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峰期,因為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比一般足月兒更易因嚴重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死亡率也較高。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指出,照顧早產兒要多加注意勤洗手、避免讓寶寶接觸有症狀的人,28周以下的早產兒、35周以下合併慢性肺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者,可利用健保給付抗體藥物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