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教授(中)「法雨禪風」書畫展昨天開幕,大佛、茶香、禪畫與樂音,直指人心,他與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左),一起聆聽台南藝術大學侯廣宇教授(右)以竹笛吹奏「鷓鴣飛」。圖/記者王靖淇
【記者王靖淇、人間社記者蘇正國大樹報導】在悠揚的琵琶與竹笛樂聲中,大陸佛教音樂泰斗、著名文化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軍人物、全國政協委員田青教授,以他長期鑽研中國文化藝術的高度,觸類旁通的書畫造詣,昨日在佛館舉辦其個人在台灣首次書畫個展─「法雨禪風」,同時發表他的繁體新書《禪與樂》,受到國內文化界人士高度推崇。
開幕儀式中,時而茶香飄逸,時而傳來悠揚的樂音,會場安排知名音樂家王乙曲演奏琵琶「霸王卸甲」,以及台南藝術大學侯廣宇教授的「鷓鴣飛」竹笛吹奏,也為與會貴賓奉上一杯鐵觀音,「茶禪一味」的安排,令眾人感到十分貼心。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林谷芳與田青在開幕儀式中,進行風趣的「禪風對話」,與會者還包括:文化部政次洪孟啟、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館館長如常法師、高雄科工館館長陳訓祥等百餘位藝文、宗教界人士。
慧傳法師在會中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說過,他在中國有兩位特殊的好朋友,一是已故的趙樸老,一位是田青教授,田青教授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推手之一,他把中國傳統音樂結合佛教,從物質生活提昇到精神、藝術以及宗教的生活領域。
書畫藝術
含蓄文人內涵
「田青教授書畫表現的人文底蘊,花開果熟,絕非偶成,是他幾十年的文化素養自然流露。」如常法師表示,這次展覽不僅是一場美的藝術饗宴,更讓人悠遊法海,盡享法喜。如常法師透露,佛光山在兩岸文化交流上的若干貢獻,要感謝田青教授的穿針引線,包括二○○三年促成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能到北京中山堂、上海大劇院演出,也讓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有機會在大陸各地展出。
林谷芳在與田青聽樂品茗對話中指出,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本就生長於文人之中,憑藉傳統學識的滋養,滋長出那份含蓄而不顯露的內涵,田青從諸多面向領悟於心,結合書畫與大眾分享。田青表示,文人書畫的價值不在於書畫本身,而在於書畫之外的文人氣象與寄託。此次《法雨禪》作品展所呈現的「趣味」與「感想」便是如此,關照當下中國文人書畫藝術,在佛館展出中,既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回歸。
田青在開幕式中調侃自己:「我人生六十六年,今年開始作畫,但將幾十年的文化素養潛移默化地植入書畫當中」。他謙虛的表示,通過這樣技術含量低的書畫,來和大家分享學佛的感受,從而達到弘法的效果。
原生藝術
主張文化多元
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研究的田青教授,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力推「原生態」唱法,主張文化多樣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極高的影響力。在別開生面的開幕儀式之後,田青親自導覽解說近百幅「法雨禪風」書畫作品,展期至十二月二十一日截止。
田青昨天亦於佛館舉辦《禪與樂》繁體字新書發表簽名會,吸引三百餘位粉絲參與。藝文界人士指出,文如其人,字如其心,看田青教授的書畫,彷彿就能讀到他所體悟的方方面面。田青在簽書會中提到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緣、與佛光山星雲大師的因緣以及禪與樂的關係,讓與會人士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