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北風吹,雪花飄,又一個冬天來臨了。人們常說三冬三冬,讀者朋友,你們知道三冬是哪三冬呢?
答案一,三冬是指三個冬季,即三年。
《漢書‧東方朔列傳》裡說:「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意思是說東方朔十三歲開始讀書,而且三年就學會足以應用的文書和記事。
元代武漢臣的 《王壺春》楔子裡也講:「憑著我三冬足用文章絕,揮翰墨,走龍蛇。」
答案二,三冬是指冬季三個月,就是冬天的代名詞。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裡有:「三冬事隙,五日歸休」;宋代的張元干〈好事近〉詞云:「三冬蘭若讀書燈,想見太清絕」,都是這種用法。
答案三,三冬是指冬季的第三個月,即「季冬」。
古人把冬天三個月,即農曆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別命名為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通常會把三春、三夏、三秋指這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有沒有三冬這個用法,筆者還沒查到,不過筆者願意剛愎自用一下,既然那三個季節都有,沒道理三冬就沒這個用法啊!
而且,農曆十二月正是年前,古人想必很忙(比杜甫都忙),開發三冬這個用法也屬情理之中啊。筆者不禁小小驕傲了一下。
答案四,三冬是農業術語。
桑蠶業內把冬管、冬建、冬消這三個工作統稱三冬。各地也通常把農村的冬種生產、冬修水利、冬季防火稱「三冬工作」。
答案五,三冬是一道菜名。
民間把冬筍、冬菇、冬菜這三樣帶冬的食材,放在一起烹調。無獨有偶,民間還有一道三冬火腿,同樣裡面也有三樣帶冬的食材:冬瓜、天門冬、麥門冬。怎麼樣,這是不是最有味道的答案呢?
聰明的讀者朋友,你們覺得三冬究竟是哪三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