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恒(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文采斐然;然而他一生是黨爭的受害者,最後一次被貶到儋州(海南島),死在赦還途中,但他面對逆境的豁達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宋神宗時王安石為相變法,新黨掌政。元豐二年,屬舊黨的蘇軾捲進黨爭,以「烏台詩案」被誣指毀謗朝政,謫貶黃州。犯官身分的蘇軾樂天知命,雖家徒四壁,壁空雪白,雅稱「雪堂」。當時黃州豬肉價賤,權貴不吃,窮人又不善烹煮,美食家蘇東坡乃自創烹調方法,並做了一首〈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可以窺見其隨遇而安的豁達人生觀。
到哲宗繼位,換舊黨執政,蘇東坡回到朝廷並接連升官,但因不願流於意識之爭,仍受排擠,遂自請外派,擔任杭州知州。他勤政愛民,疏濬西湖時,將挖出的汙泥修築長堤,便利西湖南北交通,就是今天的「蘇堤」。據說他在施工期間親自監工,並按〈豬肉頌〉的烹調方法,分發紅燒豬肉給工人,流傳至今成為杭州名菜「東坡肉」。後段故事或有附會,但蘇東坡的親民與「蘇堤春曉」,成為千古美談。
東坡肉的材料為五花肉,脂肪較多,有些人怕胖忌口。不過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所以不論是動物油或植物油,還是得適當攝取。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美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偏高與食用高量脂肪有關,但同樣攝食高量脂肪的芬蘭人卻未發現此一現象,排除遺傳因素後,認為與芬蘭人同時攝取大量的蔬果有關。最近的研究也發現,規律的運動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罹患率。換句話說,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才是預防大腸癌的正確之道。
曾幾何時,豬油已經不是怕胖的問題了,反倒是吃純天然食品成為一種奢侈。近日的油品食安問題,先是發現棉籽油加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現在更赫然發現,豬油竟然是用餿水油或飼料油再製的。餿水豬油因來源多元,業已經過多次炒炸及環境汙染,被驗出含有雞成分,以及重金屬和致癌物苯駢芘(Benzo[a]pyrene)等毒性成分,實不足為奇。
不過餿水豬油恐含尚未被鑑定出的毒物,從毒理學觀點,若要一一鑑定,限於含量多寡或萃取的方式,以及是否有毒物標準圖譜可供比對,有時會錯失時機甚或曠日廢時。此外,這些已被發現或尚待鑑定的有毒成分因多屬微量,短期或急性毒性不容易呈現,但要證明長期使用是否會致癌或有毒,則又需有攝取劑量及暴露時間評估,實在緩不濟急。
不如仿效國外做法,針對「食品詐欺」本質,即不肖業者通常會以詐騙手法,使用較便宜甚至是不法物質取代合法成分以謀取暴利,依其「詐欺」及「經濟利益動機」導向的特徵,以刑事罪論處,較能解決問題。
北宋新舊黨爭,內耗的結果,北宋國力日損,終致衰頹;而現今餿水油事件,中央與地方互指卸責或包庇,反使食安失焦,若未能根本解決問題,升斗小民仍要每日陷入「食在難安」的驚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