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若有天你要死了,你想留下什麼給孩子?若你是畫家,就為孩子畫幅畫;若你是音樂家,就為孩子寫首歌;若你是老師,要做什麼?
蘭迪鮑許是位熱情、風趣、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他四十六歲被確診胰臟癌,醫院為他進行結腸切除術,試圖控制癌細胞,可惜失敗。醫生告訴他,只剩下三至六個月生命,而他有三個孩子,分別是五歲、二歲及一歲。
他想要留一個「瓶中信」,希望瓶子日後能沖刷到他子女的人生沙灘上;當孩子打開瓶中信,就能了解他們的爸爸。
是的,鮑許是位老師,他於二○○七年九月十八日發表一場「最後的演講」。
鮑許雖將不久人世,但他一如往常地語調快捷,聲音宏亮,完全看不出是癌末病患。
他秀出他的斷層掃描片,身體有十個腫瘤。但他笑說,他的狀態可能比多數發胖者還健康,說著說著,就在台上做起伏地挺身,雙手做不過癮,還用單手做,全場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堅持要做這場演講,因為「受傷的獅子,還是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吼叫,這是自尊與自信的問題,不完全是虛榮心。」更重要的是,他要把這場演講當作媒介,讓他參與那個他無法看到的未來。
鮑許的演講主題是「真正實現童年的夢想」。他最感謝父母的是,小時候不限制他的想像,讓他在房間牆上隨意塗鴉;這面牆不只寫滿數學公式,還裝載他的夢想。他的夢想包括:體驗零重力狀態、進入美式足球國家聯盟打球、撰寫《世界百科全書》、當上《星艦迷航》的柯克船長、擔任迪士尼夢想師。
雖未全部實現,但充滿樂趣。他雖然沒見過柯克船長,但有張簽名照。
畫面切到一九九五年,鮑許在維吉尼亞大學當教授,並協助建構一套「虛擬實境」系統。剛好聽說迪士尼有個最高機密,他們在進行一項虛擬實境計畫,將會設置在阿拉丁主題遊樂設施,可讓遊客坐魔毯飛行。
他立刻致電迪士尼,說他是虛擬實境專家,想了解計畫。結果電話轉到團體主持人,主持人不但和他吃午餐,還希望與他合作,請他加入團體。他簡直樂瘋了,他的夢想真的實現,他當上迪士尼夢想師。
他一再提醒,要追求夢想,難免會撞牆。阻礙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面前;這道牆的存在,不是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它讓我們證明,我們有多麼渴望,磚牆後面的寶藏!」
鮑許留下最智慧的寶貝給孩子,讓孩子知道,他沒空手離開,他心中裝滿對他們的回憶與愛。
他要說的是,「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父母該留給兒女什麼?我們要留給後代什麼?鮑許用他的光與熱,告訴我們最該留下的是夢想、真情、回憶!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