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台北報導】「不然你想怎麼樣!」大塊頭的小黑揮舞著拳頭大吼,但這可嚇唬不了宜蘭善牧學園的孫慈慧,她才輔導中輟生二年多,就已收服不少「大哥大」和「大姊頭」。孫慈慧表示,協助中輟生應貼近其內心,並引導他們把負面情緒和舉止,導向正面思考。
二年前剛接手小黑的案例時,孫慈慧只知道是學校裡的「大尾」,初到學園時,脾氣暴躁的他,不時揮舞拳頭嚇唬同學,還會在課堂上帶頭做亂,讓大家十分頭疼。
後來孫慈慧發現,來自單親家庭的小黑,有個同樣硬脾氣的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小黑回家餓了就吃泡麵;父子倆的衝突,就如同雪球愈滾愈大,最後父親索性放棄兒子,使小黑更加自暴自棄。
一次小黑和孫慈慧起爭執,孫慈慧堅持要求小黑父親到學校一趟,父子倆當她面大吵一架,小黑邊吵邊哭,把所有不滿和情緒通通發洩出來。父親才發現,原來兒子心裡其實渴望父親的疼愛和關懷。爾後在孫慈慧循循善誘下,現在的小黑變得活潑開朗,不時還會與父親開玩笑,讓剛入行的孫慈慧相當有成就感。
孫慈慧表示,中輟生的問題大同小異,大多數來自單親家庭,且常常因父母疏於管教和交友不慎,而造成行為偏差;雖然個案問題相似,但輔導方式須因人而異。
向來喜歡挑戰性工作的孫慈慧,最熱中找出中輟生行為偏差的主因,再想辦法引導他們走回校園或到社會工作;每當看見一個孩子揮別過去陰霾,重新開始,就是孫慈慧最大的驕傲。
她認為,每個中輟生其實都渴望被關懷,只是因家庭或環境因素,加上家長未使用適當管教方式,這些孩子於是選擇最激烈的方式表達不滿,「其實孩子一變,家長也會跟著改變」,有許多家長也是繞了一大圈才知道,原來問題癥結在自己。
「他們多半對學校課業沒興趣,又不喜歡被學校管死」,孫慈慧說,中輟生並非如外界所想,就她的經驗,許多案例其實很聰明,只是不適合一般升學教育,因此易被貼上標籤。
孫慈慧表示,輔導中輟生所需要的耐心和愛心,不光只是看看書或嘴巴說說而已,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朋友,並用適當方式處理其情緒問題,進而讓學生反省,才是所有輔導義工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