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九月,那時緬甸推動改革、開放還剛僅僅一年,我到仰光去採訪卜居於當地的「鴉片將軍」羅星漢。
羅星漢已去世,他曾經以運輸、販售鴉片致富,後來創建「亞洲世界集團」,事業體涵蓋甚廣,成為緬甸一方巨商,跟緬甸當政者的關係極好,他所住的別墅,是當年緬甸政府興建給總理欽鈕的那一座。
基於這個原因,所以我向他請教了外資進入緬甸,可以從事哪一方面的開發?
羅星漢當時的答覆是,「到緬甸來,什麼都可以做,緬甸資源太豐富了。」
羅星漢的這話是說對了。因為緬甸確實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曾有「亞洲米倉」之稱;礦產豐富,尤其玉石獨步全球。再加上軍政府統治近六十年,百廢待舉,處處都是商機。
然而羅星漢的話也只講對了一半。緬甸確實處處商機,什麼都可以做,但是究竟能不能做成功,還得取決於其他的條件。
簡而言之,緬甸的基礎建設相對落後,就限制了許多企業的發展,尤有甚者,外來的投資者,並沒有像羅星漢那樣具有各種政商關係,而這種關係,往往決定了事業是否能夠成功。
緬甸台商總會會長曾春雲就在今年七月間接受《中央社》記者林憬屏訪問時指出,緬甸開放三年多來,到緬甸考察的台商如過江之鯽,但以貿易商居多、實際投資設廠的製造商少,主要原因是土地貴、水電與基礎設施不足,即將於明年舉行的大選也是個不確定因素。
但曾春雲也指出,緬甸工資便宜,而且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經濟共同體明年底將正式形成,許多台商對此有相當期待,認為緬甸是可以長期布局的市場,因此都積極來緬甸考察。
在仰光經營保安系統多年有成的尹建國也指出,緬甸改革開放以來,確實有不少包括台資在內的外資代表爭先恐後湧入,但多數是考察的性質,而且是看一看就走,真正進行投資的並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緬甸包括供電、通訊、道路在內的基礎建設不完備。
另一方面,仰光的地價飛漲,甚至已可以與美國紐約市相比擬。這個現象,也嚇走不少投資人。
更令有意投資者頭疼的是,不穩定的政治因素、官員貪腐、法令不健全,以及懸殊貧富差距。
在這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台商到目前為止,還不太敢在緬甸大張旗鼓。
梁東屏(泰國/資深東南亞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