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 上

文/鄭雅芬 |2014.11.05
2244觀看次
字級

文╱鄭雅芬

這裡不是邊界,是邊界裡的城市。從四樓的遠窗眺望出去,那無聲無息中隱去了的半邊天,不時提醒著我這一點。

新學期的開始,上班的路線和以往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座川流不息的城市、這條綿延詩意的木棉花道、這彎河堤輕攬的岸邊小鎮,是我生活了近四分之一世紀、工作了十數載的地方。在此之前,遊歷過的城與鎮,都成了生命裡泛黃的點。於此之後,空間裡的人、事和氣味,都化為了流動的線流,漸次在我記憶的層板上,書寫出鮮明的刻痕。

牽著女兒一雙柔嫩的小手。鵝黃色鑲赭紅條紋的制服在湛亮的日光下一上一下活潑跳躍著。身旁急馳而過的二九○路公車,引發了我的好奇。

抬起頭,越過了兩條飛揚的麻花辮,才發現不知何時開始,超市旁原本狹隘幽闇的樓間小徑,已拓成了筆直的單線車道。二九○的路線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副線的調整,想必是近來才有的變動吧!

站牌新穎的立在社區公園對街。後方襯著甫落成的,涵蓋羅斯福路五段西側綠帶與溪洲街間三塊街廓,畫分為三大基地的眷村改建建案。九月的麗日下,有一派新鮮燦亮的氣息。

新學期、新支線、新大樓。這座走過了五十個年頭,被眷村簇擁著的邊城,在擺盪的光陰裡逐漸老去,滄桑的容貌抵擋不住時代急驟湧至的浪潮,幾經掙扎後,那一大片古樸而斑駁的建築,終究告別了舞台,在城市的一隅永遠的消失了……

學校周邊環繞著三個眷村,沿著堤岸河道迤邐開展。最初,在民國四十九年時由竹籬笆搭建而成。期間曾因颱風來襲而改建過,直至民國五十五年才正式翻新為二層樓的平房式建築迄今。

眷村得天獨厚坐擁二座休閒公園和一間市立圖書館。薄暮蒸融之時,伴著稀微的天光,我時常攬著母親的手在公園間接縫的早市裡逡遊。

一籠籠青菜水綠綠地擺列在柏油路旁,籃球場內生意人以透紅繩網恣意圍兜成小型的五金商圈,黧黑精壯的肉販在明快的手起刀揚後,扯起嘹亮的嗓子俐落叫賣。五花八門、人潮雜沓的市集裡,人聲與氣味,摻雜成一股濃烈而懷舊的情調。

我最鍾情的,還是停放在公園邊角,中古發財車裡以木盤分類盛置,方整羅列的白豆腐、油豆腐,和著一桶桶鮮煮熱豆漿飄散在空氣中的甘醇味兒。

眷村裡老一輩的人,似乎對破曉之際這樣的喧囂並不感到過於張揚與嫌惡。總是潛在一片鬧聲中,安適的搬出一張躺椅,瞇著眼、搖著扇,眉間清淺的笑意在晨光的雀躍裡有一股恬適穩當的自在。

早市的喧譁極其熱絡,而展演的時間也極為短暫。不消幾個鐘頭,日正當中之前,一切便已歸於寂靜亮潔。幼時我總認為這是場偉大的魔術。因為亮相與謝幕反差如此之大,而其間過程卻又如此緊湊高明。

鬧市裡的眷村,不浮華亦不素樸。在我眼中,有一種特別淘氣的活力。而這種與眾不同的活力,絕大部分應該是來自於眷村裡的孩童與長者。

因為公園就緊密連結在生活圈之中,所以居民們遊憩運動的空間十分廣袤,舒展筋骨的時間也十分自由。下班後沿著公園旁的紅磚道散步回家,我時常會忍不住流連在細葉榕沁涼的濃蔭下。透過絲絲氣根輕曳串接而成的簾幕間,靜靜觀看相約在涼亭下時而對奕時而談心的老人。或是溜冰場上戴齊了護具,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蹣跚學滑的孩子。橙金遍灑的餘暉裡,所有的動與靜,交融成一種平衡的美感。

這些老與少,在幾畝空間之中,自成一種醉人的氛圍。河堤上架高的環快道路,鎮日呼嘯而過的車流,似乎怎麼也無法撼動這塊靜謐的小天地。

然而文明之所以詭譎,就在於它總是標榜著現代化、高雅的旗幟,溫儒的撲滅一切看似不合時宜的舊制。無論這些所謂的陳舊與蕭條是否與腐敗和破落畫為等號。

剎時間湧上心頭,莫名的悵惘,很快的便被公車身後揚起的乳灰色輕煙,無聲無息的捲帶走了,我沒有再細索,也不忍再深究下去。

如果說老眷村選擇在城市的一隅,以新生的方式,永遠的消失了。那麼,與眷村相依傍的校舍,或許正是這座邊城裡殘存的「斷片」吧!帶著一身蕭條和薄弱得幾近凋零的自信,孤立在繁華之外的寂寥裡。成為邊界上倖存的引路人,遙指並見證著那一去不再復返的榮光。

璞玉樓、蒼松樓、堅石樓、修竹樓,校園裡的四座擎天立柱,撐起了環河道內的榮景。一個年級七班的奔流熱絡,猶然留存在未遠去的記憶裡。但不知自何時開始,班級數開始無預警的急遽縮減。空置的教室一處接一處孤立在角落。四座矗立在朗朗晴空下的校舍,像是海市蜃樓,更像是被拋擲、遺落在都市之外──恍如一夢,無邊的荒城。

措手不及的戰爭降臨。逼使這裡毫無防備的每一個人,將最原始的記憶不斷刮除、不斷重寫。一向友善親愛的同事淪落在減班超額的失序角力裡。人與我之間,皆害怕成為最終不得不流亡離校的「他者」。在逃避放逐與被迫放逐的遊戲裡,切割了往日如膠似漆的情感聯繫。二樓校史室富麗的圓桌前,輪流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無情的比序。

邊界上的悲鳴只如一陣遙不可觸的輕煙。在競逐與獵殺的遊戲規則中,先殘忍的較量,再撕裂的道別。而這一切除了自身,都決絕的不會引起外界任何溫熱同情的目光。

一個,接著一個。曾經參與過這個城市,最興盛、崢嶸光景的成員。一個,接著一個哀傷的謝幕,無限依戀地轉身離去。如果這是一場命定的流放,那麼看不到終線的焦慮,成為了還身陷其中的我們,心中無盡煎熬的刪節號!(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