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父
工作處所一位資深的同事知道我曾在北部就學、工作過,便央求我替她動了結婚念頭的兒子介紹合適對象。
細問之下才曉得,同事的兒子年紀與我相仿,目前正隻身在北部工作,但個性較為沉靜內斂,因此,到了適婚年齡仍遲遲未有交往對象。心急的同事猜想我曾在北部生活過一段時日,必然留下些許人脈,可以助她兒子一臂之力。
當時,我心想這事並不困難,也就答應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我仔細幫忙打探消息,果然順利找到條件、年紀都與同事兒子相匹配,且願意交往看看的對象,便趕忙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同事,請她兒子主動聯繫,安排兩人見面認識。
沒想到幾天後得到的回應,卻是同事的兒子不好意思與對方直接面對面。於是,我心想既然如此,那就彼此先交換一下臉書、Line的帳號,等熟識些再約出來較不尷尬,也是個方式,沒想到這次得到的回應竟是——同事的兒子不知道在網路上能聊些什麼。
後來,這件事也就因此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沒能促成一段好姻緣,固然令我覺得可惜,但更令我惋惜的是,當有心想步入婚姻,且還有人幫忙指點出一條可行的道路時,當事人卻仍然不肯多付出一分心力,那麼,幸福的婚姻生活將永遠只能是一種奢華的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