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減緩,讓外資利潤縮水,外資公司被迫開始在中國進行縮編和裁員。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全球需求趨於疲軟,加上中國政府針對外國企業加強監管,連串的因素已促使愈來愈多的外資公司在中國縮編、裁員。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顧蔚撰文指出,根據中國歐洲商會的調查,去年在中國裁員的歐洲公司比率,已從二○一二年的百分之十升至百分之十六,準備增加長期僱員的公司,則從二○一二年的百分之六十一降至百分之四十八。
裁員是大陸境內外資公司削減成本計畫的一部分,中國歐洲商會的調查顯示,二○一四年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公司打算在中國削減成本,高於二○一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二。美國商會的調查同樣顯示,在中國運營的美國公司有百分之二十七未來一年內不會擴大投資,比率高於前一年的百分之十六。
跨國公司也因為中國以外地區的種種問題而苦惱,IBM、Sony、微軟的諾基亞事業部以及Adobe等公司在中國的裁員行動,都是其全球緊縮方案的一部分。有些公司在多年的擴張後進行整合;還有些公司則因中國商業環境沒有想像中友善而準備退出。據美國商會的數據,近半數的受訪美國公司認為,外資公司在最近的連串訂價調查與反腐行動中成為特定的目標,這些行動打擊了製藥、科技和汽車業。此外,中國原有的低成本優勢已逐漸消失。
但最簡單的解釋是,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已影響外商公司的利潤。中國歐洲商會的數據顯示,只有百分之六十三在中國的歐洲公司二○一三年締造盈利,明顯低於二○一○年的百分之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