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黑心油風暴延燒,重創國內食品產業,衛福部食藥署昨日宣布,為防堵海關進口的「漏洞」,未來將比照美牛、大閘蟹管理模式,建立各國合格、合法的製油工廠清單,明年一月起,將派員赴當地查廠,從境外工廠開始控管。
強冠從香港買工業豬油、頂新從越南買飼料油,再混摻食用油,牟取暴利。國內黑心油連環爆,從豬油燒到牛油,遭殃的下游產品紛紛下架,從九月四日迄今,將近兩個月還「欲罷不能」,第一線海關「形同虛設」,政府公信力備受質疑。
食藥署代署長姜郁美表示,「建立名單」是查廠的第一步,當年進口美國牛肉時,政府也是先建立業者名單再查廠。在經濟部國貿局協助下,衛福部已獲九國同意提供合法食用油脂製造業者名單,另有三國還在洽談中。
據了解,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越南、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波蘭等動物或植物油脂輸出大國,均是衛福部和經濟部接觸的對象。
姜郁美說,如果立法院同意食藥署編列預算,明年一月將可派專員出國,實地訪查油脂工廠,並「建議」國內貿易商向名單上的合法業者買油。未列入清單的工廠,所有進口油品皆須面臨更嚴格的關卡查驗,以確保業者優先選擇合格工廠。
劣油風暴促使食藥署強化進口油的源頭把關,除已暫停中國及越南油脂進口報驗,對動物油脂百分百逐批查驗,更強制規定食用油業者須在十月底前向食藥署登錄列管,否則禁止輸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