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宮 保存當年「銅鍋」

 |2007.01.27
377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粟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北京雍和宮廟務管理委員會公布,今年的臘八粥總共用了七百七十一斤、二十九種原料,按每人一碗計算,可以供應三千人。

在雍和宮天王殿院的鼓樓下,至今還矗立一口乾隆九年皇宮養心殿造辦處製造,直徑兩公尺、深一點五公尺的銅鍋。

這口鍋象徵雍和宮施粥的歷史,雍和宮每個喇嘛都把施粥活動視為一項盛事、一種光榮。施粥之前,雍和宮全體喇嘛要在法輪殿誦讀四部佛經,並將第一碗粥供於佛前。而施粥時會有宮內僧人親自給遊民盛粥。

現今的「施粥」已經沒有賑濟窮人的意味,而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回味人生甘苦,勸導人們不要忘本。不論信仰、種族,喝一碗粥,增進感情,促進融合。

廣化寺按照每年的慣例,舉辦佛教儀式以及施粥的活動。

大陸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丙中說,臘八節更被賦予佛教意涵,寺廟提供百姓免費的臘八粥,關愛弱勢者,也有公益的含義。

熬粥五大鍋

在清代咸豐以前,每年臘八節雍和宮共熬粥五大鍋,分配方法為:首鍋供於佛前,二鍋獻於朝廷,三鍋給王公士庶和大喇嘛,四鍋送文武官員和封寄各省的地方官吏,五鍋給本寺僧眾。在這五鍋粥中,用料也不同,前三鍋有奶油和全份乾果料,四鍋、五鍋較之前三鍋簡單些,第五鍋為紅棗糧米等。最後,三至五鍋粥餘下的要混在一起,於初八日早晨布施給平民百姓,京城百姓持大小瓷碗前來喝粥,此盛典一直延續到光緒年間。

當時,熬臘八粥的場所設在雍和宮東阿斯門內,故東阿斯門院得名:「銅鍋院」。其粥鍋是由八噸銅鑄成,是乾隆九年皇宮養心殿造辦處製造。後此大鍋移至天王殿院內的鼓樓腳下,供人觀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