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相處-- 放手 有可能會回到你旁邊

 |2014.10.18
952觀看次
字級

獨子李志邦是小留學生,如何對進入叛逆期的兒子放手,扭轉親子相處之道?「教導小孩要講理,要求就是生活紀律,房間要打掃乾凈。」

李艷秋說,剛開始時,每次去美國探望兒子就去做「台勞」,房子總要清理個三天才符合她的清潔標準。整理完難免再念兒子幾句,兒子還嗆:「夠了,我為什麼要照你的標準,你又不住那邊。」

李濤問兒子:「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雙方僵持了快半個小時:「我過去跟你談的都錯的嗎?」兒子說:「你講的都是對的。」李濤再追問:「都是對的,那你為什麼不就這樣子做呢?」兒子終於吐出:「我就是不想做,可以嗎?!」

「終於瞭解兒子是叛逆,他要做他自己。」做父親的瞭解到,「過去我給他很多的經驗,想告訴他可能碰到的一些困難、苦痛。」但兒子卻說:「我自己要去嘗試,我知道那是一條難走的路,可能會帶來一些非常辛苦的過程,但是,我就是要去嘗試。」

從此,夫婦開始思考「什麼時候怎麼樣的放手?放到什麼樣子的程度?我們能不能夠接受自己這樣的放手?」彼此煎熬許久,大吵過好幾回。

「這樣堅持下去就只有把他愈推愈遠,更加的回不了頭。」試著開始放柔軟,從主動改為被動,不再電話追蹤,等兒子來找他們,反而長大了。

上研究所後,兒子的「垃圾屋」成了「樣品屋」,房間整理得一塵不染、有條不紊。連與父母相處也變得平順了,跟朋友一樣。李濤心有所感的說:「放掉才有機會,他可能就遠走高飛,但也有可能會回頭在你旁邊。」 (資訊來源:公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