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無南北 利生無黑白

文/慧昉法師 |2014.10.14
1722觀看次
字級
剛果舉辦皈依三寶典禮,慧昉法師為眾灑淨,非洲佛教遍地開花。圖/普門雜誌提供
毓麟祈福禮,新生代與佛教結緣。圖/普門雜誌提供
夜晚的南華寺燈火通明,是非洲弘法的重鎮。圖/普門雜誌提供

引言:南非於長期的種族歧視,造成貧富懸殊,唯有從社會福利來改善黑人的生活,並本著佛教的慈悲觀、平等觀,來化解種族歧視,社會才能均衡發展。

二○○八年一月中旬,我回到了南非南華寺任職。飛機下降抵達約堡國際機場之時,內心提起了一個話頭:「如何方能幫助南非的眾生呢?」

在近六年的任職期間,我參加了無數次的社區電腦訓練課程、南華教學中心的結業典禮。不管結業人數的多寡,皆能充分感受到學員們興高采烈的氛圍,聆聽著學員們一起載歌載舞和諧的音韻,觀看他們手舞足蹈興奮著揮舞證書的情景,在在證明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教育、教育、再教育,是人間佛教落實」的法語。隨著一張張證書的頒發,一聲聲學員的感謝詞中,我的話頭似乎已綻放了答案。

眾生有佛性

有無盡潛能

每次結業典禮,都會邀請學長來分享他們求職的經歷,及心路成長心得。 Tebogo Magolego是其中的一位:就如很多南非的高中女孩,未畢業時就已懷孕了。高中畢業後,一直無法找到工作,困守家中。

二○○五年,她參加南華寺在Zithobeni所開設的三個月基礎電腦訓練課程後,終於求得一職:在南非N4國道上擔任收費員。她非常上進,並不以此為滿足!利用穩定的收入,上南非函授大學,學習財務專業,取得學位及就業證照。目前任職於南華寺所在的布朗赫斯特市的ABASA銀行理財專員。

未婚媽媽並不等同貧窮困苦,「道場就是學校,住持就是校長」這句師父上人的法語,就是要把眾生的潛能激發,落實夢想,如此存在生命才有價值!

絕處即逢生

生命有出口

幾乎每個參加課程的學員已失業很久,幾乎每個參加課程的學員已失業很久,或從來沒有工作過,在生命的低處徘徊良久,但煩惱即菩提,只要堅持:絕處即逢生處。

Jeneth Masemola,電腦訓練課程結束後,整整七年並未如期找到工作,但她從未放棄!反而化被動為主動,到社區警察局,義務擔任資料輸入員。後因她電腦的專業能力及認真工作的態度,感動了警局主管,送她去參加警務資訊管理的相關課程。她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證書,也求得了一份專職的工作——布朗赫斯特警區資訊管理專員。

南華寺從二○○五年至今,已輔導逾二八一九名學員習得各項專業技能:文書處理、電腦維修、網管、財務薄記、人事管理。其中,一一二六名女學員及二五八名男學員,已謀得安生立命的工作,維持著一三八四個家庭的生計,及至少讓上千個生命理想得以圓滿!

立生命志向

不輕言放棄

目前南華教學中心及各地區的電腦教學中心的教職人員,皆沒有高等學歷或該項專科畢業的證書,有的是經歷生命中的挫折、失望後所練就的艱毅及努力不懈。如Proctor Setshego Sebolai小姐,至四十多歲才開始接觸學習電腦課程,用了近二年的時間,完成所有相關的電腦課程、財務簿記課程,目前尚在學習中文及人事管理課程。她認真學習的精神,就是所有學員學習的楷模。

Andre van de Venter在監獄服刑十三年,無法在社會中立足謀得一職。但目前,他是教學中心最叫座的老師,每每利用課餘時間,完全義務幫助進度落後的學員加強訓練。年僅二十歲沒有人生規畫Bonolo Komane,自二○一○年參加文書處理課程後,立下生命志向,同時也幫助、鼓勵後學永不輕言放棄,勇往直前。

勤播菩提種

不負眾生恩

眾生心中真正在追求什麼?非洲的生靈所需求的是最根本的:生命的肯定,生命價值的提升。每次思惟星雲大師的禪語:「一個真正的人間禪者,要頭頂著青天,腳踏著大地,眼視芸芸眾生,正聽苦難音聲,把和平幸福布滿人間!」我慶幸自己找到了入手處。

從一九九六年起至今,我兩次至南非服務學習,非常珍惜及高興有此難得因緣。南非這片土地給予我成長的土壤,南非的生靈孕育我菩提道心的發起,我深深地感恩!雖然目前所做的,僅僅是菩提播種,但有朝一日,菩提種子一定會發芽茁壯!作為一個人間佛教的信仰者,人間菩薩的行者,我要不斷努力播種,方能不負大師、常住、眾生給予我的機會!

慧昉法師小檔案

◆學歷:佛光山叢林學院

◆歷任:南華寺職事、南華寺當家

◆現任:南華寺住持、非洲佛學院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