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年前玉虎 像貓又似貓頭鷹

 |2014.10.14
1429觀看次
字級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展出湖北「石家河文化」的玉器;極具特色的玉蟬、玉虎和玉人做工精細,小巧可愛。其中,精緻的玉蟬與真正的蟬大小相仿,活靈活現。

十三行博物館展出「城濠內的故事:湖北省博物館藏長江中游史前考古文物展」。館長吳秀慈表示,石家河玉器最大的特色是造型可愛,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從甕棺中出土,顯示石家河先民具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是銅器、石器並用時代的文化,時間距今約四千六百至四千年,發現於中國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因而得名,是長江中游地區已知最大的史前古城。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石家河文化中,玉虎具避邪、守護的意義;大大的耳朵、圓圓的眼睛,還有微笑的小嘴,維妙維肖的神態令人驚豔。導覽員表示,許多國小學童對玉虎最感興趣,除了喜歡玉虎的象徵意義,也紛紛玩起猜謎遊戲;他們認為,四千多年前的玉虎好像現在的貓或貓頭鷹。

蟬的一生有三至十七年生活在黑暗的土裡,直到爬出土壤,羽化成蟬;古人認為這象徵「重生」,相信蟬有死後重生的能力,因此陪葬品中有栩栩如生的玉蟬。死者嘴中放入蟬形玉石,稱「含蟬」,期待死者早獲新生。特別的是,玉蟬的尺寸與真蟬差不多大,雕刻十分精細。

玉人則常用在祭祀中,它的頭戴冠、有鳳眼和高挺的鼻子,再搭配耳洞,展現威嚴的相貌。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孟華平表示,湖北是中國文明最早的發源地,歷經社會變遷、從簡入繁的重要階段;考古學家歷經五十年調查,已勾勒出基本脈絡。這次與十三行博物館締約,來台舉辦「城濠內的故事」長江中游史前文物展。

「城濠內的故事」展至十九日,更多資訊可上十三行博物館官網(www.sshm.ntpc.gov.tw)或臉書粉絲團查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