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年前玉虎 像貓又似貓頭鷹 |2014.10.14 語音朗讀 14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玉虎(圖)的大耳、圓眼受學童喜愛;玉人(圖)有雙鳳眼,相貌很有威嚴;玉蟬(圖)與真蟬差不多大,做工精細。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展出湖北「石家河文化」的玉器;極具特色的玉蟬、玉虎和玉人做工精細,小巧可愛。其中,精緻的玉蟬與真正的蟬大小相仿,活靈活現。 十三行博物館展出「城濠內的故事:湖北省博物館藏長江中游史前考古文物展」。館長吳秀慈表示,石家河玉器最大的特色是造型可愛,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從甕棺中出土,顯示石家河先民具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是銅器、石器並用時代的文化,時間距今約四千六百至四千年,發現於中國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因而得名,是長江中游地區已知最大的史前古城。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石家河文化中,玉虎具避邪、守護的意義;大大的耳朵、圓圓的眼睛,還有微笑的小嘴,維妙維肖的神態令人驚豔。導覽員表示,許多國小學童對玉虎最感興趣,除了喜歡玉虎的象徵意義,也紛紛玩起猜謎遊戲;他們認為,四千多年前的玉虎好像現在的貓或貓頭鷹。 蟬的一生有三至十七年生活在黑暗的土裡,直到爬出土壤,羽化成蟬;古人認為這象徵「重生」,相信蟬有死後重生的能力,因此陪葬品中有栩栩如生的玉蟬。死者嘴中放入蟬形玉石,稱「含蟬」,期待死者早獲新生。特別的是,玉蟬的尺寸與真蟬差不多大,雕刻十分精細。 玉人則常用在祭祀中,它的頭戴冠、有鳳眼和高挺的鼻子,再搭配耳洞,展現威嚴的相貌。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孟華平表示,湖北是中國文明最早的發源地,歷經社會變遷、從簡入繁的重要階段;考古學家歷經五十年調查,已勾勒出基本脈絡。這次與十三行博物館締約,來台舉辦「城濠內的故事」長江中游史前文物展。 「城濠內的故事」展至十九日,更多資訊可上十三行博物館官網(www.sshm.ntpc.gov.tw)或臉書粉絲團查詢。 前一篇文章 法設計師跨刀電影 金馬做慈善 下一篇文章 身障芭蕾舞 好美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