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安寧療護 奇美辦藝文活動 |2014.10.10 語音朗讀 12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配合每年十月第二個周六的世界安寧日,奇美醫學中心昨天在院內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揮毫等藝文活動;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上演宣導行動劇。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奇美醫學中心昨天舉辦世界安寧日暨奇恩病房六周年藝文活動,包括在病房區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家揮毫等;奇美的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到場宣導行動劇,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 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陳冠廷表示,奇美奇恩病房成立六年,提供許多末期病患及家屬服務,但國人對安寧療護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陳冠廷說,有些家屬在病患無法進食時就要求插上鼻胃管,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改善營養吸收問題,還會造成病患的痛苦。臨床上看過很多老人因不舒服,自己拔除鼻胃管,醫護人員及家屬只好把病人手腳綁住,對病患來說是一種折磨。歐美國家使用鼻胃管的末期病患約百分之四,但台灣約有一半以上末期病患,最後帶著鼻胃管離開人世。 陳冠廷指出,在國外,當生命被預估只有不到半年或一年時,病人就會被轉介至安寧單位,或由臨床醫師提供緩和醫療來緩解病人的身、心靈問題;但在國內,癌症病人的安寧療護涵蓋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眾多病人是在生命只剩幾周、甚至幾天才被提供安寧照顧訊息。 受邀辦展的二十六歲畫家蔡晨薇,曾是重度憂鬱症患者,牆上四十幅畫作出自她手,她希望用畫作為社會貢獻。 蔡晨薇說,十七歲那年診斷為憂鬱症,休學接受治療。休學前已完全無法與學校的輔導老師用言語溝通,只能透過畫作或文字表達想法。後來接受藥物控制,加上繪畫過程中找到宣洩情緒管道,慢慢走出疾病陰影,藥量也漸漸降低。 她表示,未來將透過不斷創作、辦展覽,希望呼籲社會各界重視精神問題的朋友,讓他們有機會獲得適當協助。 前一篇文章 豆漿當成開水喝 小心肝斑惡化 下一篇文章 點字雜誌 盲人之福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追光者2025.09.08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⑲2025.09.0609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10法院裁定 柯文哲7000萬、應曉薇3000萬元交保2025.09.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直髮夾電捲棒用10分鐘 恐釋出百億個汙染微粒放鬆身心靈 瑜伽3動作有助入睡今年百日咳累計44例 近10年新高秋天戴口罩保護呼吸道 別忘補充維生素D與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