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安寧療護 奇美辦藝文活動 |2014.10.10 語音朗讀 11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配合每年十月第二個周六的世界安寧日,奇美醫學中心昨天在院內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揮毫等藝文活動;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上演宣導行動劇。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奇美醫學中心昨天舉辦世界安寧日暨奇恩病房六周年藝文活動,包括在病房區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家揮毫等;奇美的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到場宣導行動劇,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 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陳冠廷表示,奇美奇恩病房成立六年,提供許多末期病患及家屬服務,但國人對安寧療護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陳冠廷說,有些家屬在病患無法進食時就要求插上鼻胃管,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改善營養吸收問題,還會造成病患的痛苦。臨床上看過很多老人因不舒服,自己拔除鼻胃管,醫護人員及家屬只好把病人手腳綁住,對病患來說是一種折磨。歐美國家使用鼻胃管的末期病患約百分之四,但台灣約有一半以上末期病患,最後帶著鼻胃管離開人世。 陳冠廷指出,在國外,當生命被預估只有不到半年或一年時,病人就會被轉介至安寧單位,或由臨床醫師提供緩和醫療來緩解病人的身、心靈問題;但在國內,癌症病人的安寧療護涵蓋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眾多病人是在生命只剩幾周、甚至幾天才被提供安寧照顧訊息。 受邀辦展的二十六歲畫家蔡晨薇,曾是重度憂鬱症患者,牆上四十幅畫作出自她手,她希望用畫作為社會貢獻。 蔡晨薇說,十七歲那年診斷為憂鬱症,休學接受治療。休學前已完全無法與學校的輔導老師用言語溝通,只能透過畫作或文字表達想法。後來接受藥物控制,加上繪畫過程中找到宣洩情緒管道,慢慢走出疾病陰影,藥量也漸漸降低。 她表示,未來將透過不斷創作、辦展覽,希望呼籲社會各界重視精神問題的朋友,讓他們有機會獲得適當協助。 前一篇文章 豆漿當成開水喝 小心肝斑惡化 下一篇文章 點字雜誌 盲人之福 熱門新聞 01【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02社論--中美各得所需2025.05.1903社論--參考新加坡的圖存之道2025.05.2004流體動力學生活魔法2025.05.2005香港佛光道場三皈五戒 佛子迎光明2025.05.2106【快樂塗鴉簿】龍來了2025.05.2007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 拜訪新加坡佛光山2025.05.2008加薩陷饑荒 1.4萬嬰兒命危2025.05.2109【臆想截圖】 緬梔2025.05.2010南韓雲門寺僧伽大學參學 認識人間佛教2025.05.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嘉大研發 醬油黑豆雪糕綠色蔬菜富含葉綠素 清除自由基修復細胞睡眠品質 比睡多久更重要破解飲食迷思聰明吃 營養比計算熱量重要推臉部平權 陽光基金會籲同理心對待小滿養生慎防中暑 飲食清淡健脾除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