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安寧療護 奇美辦藝文活動 |2014.10.10 語音朗讀 12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蔡晨薇(下圖)作品大量出現心和翅膀,四十幅作品在奇美醫院展出及義賣。圖/吳淑玲 配合每年十月第二個周六的世界安寧日,奇美醫學中心昨天在院內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揮毫等藝文活動;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上演宣導行動劇。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奇美醫學中心昨天舉辦世界安寧日暨奇恩病房六周年藝文活動,包括在病房區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家揮毫等;奇美的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到場宣導行動劇,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 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陳冠廷表示,奇美奇恩病房成立六年,提供許多末期病患及家屬服務,但國人對安寧療護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陳冠廷說,有些家屬在病患無法進食時就要求插上鼻胃管,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改善營養吸收問題,還會造成病患的痛苦。臨床上看過很多老人因不舒服,自己拔除鼻胃管,醫護人員及家屬只好把病人手腳綁住,對病患來說是一種折磨。歐美國家使用鼻胃管的末期病患約百分之四,但台灣約有一半以上末期病患,最後帶著鼻胃管離開人世。 陳冠廷指出,在國外,當生命被預估只有不到半年或一年時,病人就會被轉介至安寧單位,或由臨床醫師提供緩和醫療來緩解病人的身、心靈問題;但在國內,癌症病人的安寧療護涵蓋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眾多病人是在生命只剩幾周、甚至幾天才被提供安寧照顧訊息。 受邀辦展的二十六歲畫家蔡晨薇,曾是重度憂鬱症患者,牆上四十幅畫作出自她手,她希望用畫作為社會貢獻。 蔡晨薇說,十七歲那年診斷為憂鬱症,休學接受治療。休學前已完全無法與學校的輔導老師用言語溝通,只能透過畫作或文字表達想法。後來接受藥物控制,加上繪畫過程中找到宣洩情緒管道,慢慢走出疾病陰影,藥量也漸漸降低。 她表示,未來將透過不斷創作、辦展覽,希望呼籲社會各界重視精神問題的朋友,讓他們有機會獲得適當協助。 前一篇文章 豆漿當成開水喝 小心肝斑惡化 下一篇文章 點字雜誌 盲人之福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農試所研發 咸豐草茶飲隨手包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勤刷牙反蛀牙? 醫:並非愈用力愈好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